本周,上市公司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生物医药公司业绩抢眼,多家券商认为行业景气度得到印证。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已有163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有94家公司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从净利润增幅看,105家公司实现同比正增长,占比达64.4%。
从细分领域看,医疗器械企业业绩增长较快。在已发布三季报的163家生物医药企业中,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前20位里,有13家医疗器械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前20位里,医疗器械企业多达14家。具体来看,英科医疗、康泰医学、东方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376.72%、1208.92%、1038.69%,明德生物、冠昊生物、理邦仪器等十余家医疗器械企业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不过,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得以快速发展,逐步缩短了与具备产业优势国家的差距。
特别是近些年,生物医药成为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倍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各界对其的关注。作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2009年---2019年间,生物医药产业的销售收入不断增长。业内预测,2020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预测显示,2022年全球生物药市场将达3260亿美元,迅疾发展的生物药无疑将成为极具前景和投资价值的科技领域。在资本市场,1995年---2017年,NBI(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的涨幅为1875.8%,远超过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426.2%)。在过去22年中的13年里,NBI涨幅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近十年,生物技术股表现明显超出标普500,其原因主要在于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开启了资本市场对生物技术股的第二次热情追捧。
尽管发展较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较多问题。
在近期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恒瑞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云曙指出,国内制药企业规模偏小,无论是传统药企还是新型药企,研发投资比例及绝对值都不够高,并且同质化竞争严重,同靶点开发竞争激烈。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创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存在政策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创新活动能否持续是企业需要考量的问题。
编辑:寇佳丽
资料来源:新华社、人民网、财讯网、制药网、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