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 业 >> 资讯 >> 浏览文章

山东滨洲:公交服务让人“乘”心如意

2023-11-03 来源:《经济》杂志 - 经济网 记者 马明   加入收藏

“(滨州市)全域公交通达率100%,全市公交清洁能源及新能源车达100%。”近日,在2023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滨州站)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司家军如是说。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美好出行添彩、为城市发展赋能。

绿色物流促转型

为积极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滨州市科学系统推进运力改造,大力实施绿色运输。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邹继刚表示,“在全省率先启动纯电动卡车绿色运输试点项目,在公铁接驳运输、区域专线运输、城区渣土运输等领域积极推广,有效解决了公路运输污染排放问题,助力行业转型发展”。

在公铁接驳运输领域,早在2021年11月,山东滨州交运集团便与魏桥创业集团联合实施纯电动卡车绿色运输试点项目,首批即购进50辆,在电煤运输场景投入运营。据了解,该项目实现了“能源替代”与“运输方式”的双提升,有效解决了铁路货场站至生产厂区公路运输车辆尾气排放污染问题,优化了运输“最后一公里”。在“能源替代”方面,使用新能源重型卡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实现了直接碳减排;在“运输方式改变”方面,从传统散货搬运装卸方式改为“散改集甩箱”装卸方式,即在货源地将煤炭装入封闭式集装箱,并在到达火车站货站时进行纯电重卡与货站之间空箱与满箱的交换装卸,实现货车“即停即走”,缩短了重型卡车单程运输装卸等待时间,进而减少了因燃烧化石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

魏桥轻量化绿色新能源车 图/山东滨州交运集团提供

“该项目现阶段已实现减碳5800余吨,相当于植树52000余棵,彻底解决了专线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问题。”山东滨州交运集团董事长胡义亭说。

在铝产业链配送领域,山东滨州交运集团为魏桥创业集团提供铝产业发展全周期、全过程物流运输保障服务,涵盖铝土运输、电煤运输、氧化铝粉运输高温铝水配送、危废运输、铝产品运输等多个产业链环节。通过“高温铝水不落地”运输模式,减少了传统的“铸锭”“再熔”环节,每年为铝产业降低成本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罐式氧化铝粉运输场景具备货源充足、线路固定、运距适中、运行周期稳定等特点,非常适合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因此,今年9月,首批北海至阳信运输路线上的16部牵引车已全部更换为智能新能源重卡,并同步更新了轻量化氧化铝粉罐体,打造了罐式氧化铝粉新能源车辆运输示范线路。“结合氧化铝粉运输场景实际,我们与魏桥集团共同规划,未来一年内将200余部燃油车全部更新智能新能源纯电卡车。经测算,车辆全部更新完毕后,该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5000吨。”胡义亭说。

在城区渣土运输领域,滨城区有序开展新能源渣土车在城区建筑垃圾清运场景应用的推广工作。“新能源渣土运输车拥有充换电速度快、能耗成本低、绿色无污染、智能安全等特点,是减少城市移动污染源的重要绿色运输设施。”滨城区副区长从立宙表示,利用纯电动渣土运输车完成城市建设领域货物运输任务,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移动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和降低扬尘及噪声污染问题,显著提升城市卫生环保形象。

为积极响应促进城市建设运输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山东滨州交运集团今年8月,投资1000余万元,先期购置了10部新能源纯电渣土运输车。“下一步,将根据政府要求和市场需求,逐步将城区1000余台燃油渣土车更新为纯电动新能源车辆,更新完毕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9.5万吨。”胡义亭说。

公交惠民暖人心

作为重要的城市功能配套,公交是城市幸福指数的一把“量尺”。“我们着力打造‘幸福公交’,推进政策惠民化,实施免通行费、降公交费、特殊群体和部分区域免乘车费等交通惠民政策,每年惠及1600万人次。”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说。

交通惠民工程是重大民生工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4年,北海经济开发区开通了北海至滨州的免费直达公交线路,全程100公里,率先在全市推行公共交通出行政府购买服务、市民免费乘车惠民政策。此后,阳信县、沾化区、博兴县、惠民县等区县相继也通过政府购买公共交通运营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城区公交的免费乘坐。

滨州市非急救转运服务车  摄/马明

除了免费公交,自2021年1月30日起,各县区直达滨州主城区的20条城际公交线路还实施了半价优惠乘车交通惠民工程,60岁以上老年人、伤残、现退役军人免费乘车,未成年人半价乘车。“城际公交线路穿行两端城市的主要街道、医院、商场、学校、主要景点及政府办事机构等地,与城区内公交共用站亭、站牌。”胡义亭表示,密集的公交网络使得城市间往来更加便捷,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城际公交旅客发送量较运营之初增幅50%,由每天20000人次持续增加到现在的25000人次。

为了进一步将便民、利民、惠民工作落到实处,滨州市还推出了“医+行”服务模式。自2021年起,山东滨州交运集团与滨州市人民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合作,适应患者需求,在医院内设立专属停车区,推出“点对点”、“门对门”非急救转运服务,转运范围涵盖北京、上海、广东、吉林、甘肃、四川等地。

滨州非急救968120项目是一个集咨询、运输、院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山东滨州交运集团定制客运分公司副总经理牛琳介绍说,此项目主要提供三类服务:一是非急救医疗护送转运,服务的患者不需要实施急救措施,但需要配备医务人员、急救药械、搬运工具,实施简单照护、搬运的医疗护送转运。二是医疗延伸助行转运,服务的患者不需要配备医务人员、急救药械,仅需要专业搬运工具的助行转运。三是多元化延伸服务,主要为体育赛事等各类活动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其次为各单位开展应急演练、日常培训提供保障服务,同时可面向广大患者提供陪诊、陪护、代挂号等院内服务。

此外,非急救转运业务针对低保户、五保户、伤残军人等特殊群体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费用减免,让更多的市民受益于优质的非急救转运服务。

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相雷表示, “医+行”服务举措实现了就诊群众“上车”就到“医院”,“下车”即进“诊室”的便利交通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患者往返滨州各县区出行服务,打通了“家-医院”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们享受到了最便捷、经济的公交出行服务,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经济》杂志记者 马明


0
上一篇: 城市公交转型如何破局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