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产经 >> 浏览文章

用青春书写强军答卷

2024-06-2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朝阳初升,金光洒落大地。“一!二!三!四!”一阵洪亮激昂的口号声划破了清晨的寂静,空军工程大学空管领航学院学员大队一队正在广场前进行队列训练,晨光照耀下,他们如一棵棵挺拔的劲松。

阳光照进该队荣誉室,照在“集体三等功”和学院“四铁先进单位”两个新获得的奖状上。建队以来,该队一直锚定成为军政素质过硬、学科基础厚实的先进集体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学员队的强军呼号。

2020年9月8日,对于陶润梓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日子。此时,他坐在新生接待车上,一想到自己期盼已久的军营生活终于要来了,他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

然而,开学后不久,现实狠狠地给他浇了一盆凉水。“我以后是要去基层部队建功立业的,为什么不教我本专业工作的知识呢?”面对繁复的基础课程知识,陶润梓对军校的生活产生了怀疑。

“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为了锻炼你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同时这些知识也是以后专业课程的基础。”一次深夜,陶润梓敲开了队干部卢建的门。队长跟他聊起自己在部队的工作经历。一次敞开心扉的对话,解开了陶润梓的疑惑。

从那以后,陶润梓就开始琢磨着如何学好基础课程,课堂上,他不再做“低头族”,并主动回答起教员的问题;课后,他成了教员的“常客”,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会去请教教员;课余时间,他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又一学期后,在2022年的空军抽考中,陶润梓取得高数和英语的双料冠军,同时,因学习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作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更要学好理论知识,强化自身的文化素养,时刻为未来战争做好准备。”该学员队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军事理论研讨会,邀请相关专业的教授、部队一线指挥员来进行授课。在一场场研讨中,学员们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了更精准的定位,对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该学员队还与本专业的教研室携手开展“室队共建”活动,形成教员帮带学员的局面,进一步加深学员与教员之间的沟通。在大家的协力下,队内的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四年来,该学员队连续三年取得基础文化课程统考排名大学第一、且实现零挂科率的优异成绩,空军基础课程抽考高数第一名,在专业课上,得到教员们的一致好评。

成绩好,作风也要硬。该队从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抓起,在集合站队速度、内务卫生检查、人员动态管理等方面立起标准,一分钟内从六楼宿舍到楼下集合完毕;无论在哪,只要是队列行进,整齐的动作、嘹亮的歌声口号声已然成了标配;每天早上对宿舍、公共卫生区干净程度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进行公示并要求整改;每晚对今日工作进行总结,部署明日工作......这些早已养成习惯。“只有在平时高标准严要求,关键时刻才能拿得出、顶得上!”通过在抓长抓常上大下力气,该队多次在内务检查中受到表扬。

作为学员队骨干,程肖洋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从担任班长到连长到副队长,程肖洋有着丰富的骨干经历,他深知如果自己都做不好,还怎么要求别人。每天早上出完操后,程肖洋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自己的内务,并且被子、床单、内务柜物品摆放等质量都很高,多余的时间,他会积极主动的帮助其他人打扫宿舍和公区卫生;每当有公差勤务时,他都会主动地参加,进行统筹分工时,他就会想着怎么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情,来保证任务高效的完成。通过高标准的要求自己,程肖洋学训成绩均位于全队前列,他的这些行为深深感染着其他学员。

“训练就是要在极限的边缘不断突破自我。”这是学员汲耿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次训练他都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一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来到训练场给自己加练,训练结束后力竭已是常态,但看到自己的体能在提高,汲耿生眼中满是兴奋。厚积薄发,在校运会中他夺得男子组跳远单项第一名。站在领奖台上,汲耿生开心的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

个个冲优秀,人人争第一。在这支学员队,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股冲劲,队内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在这种氛围下,使得学员们自发自觉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主动挑战自我、补足短板。队内的荣誉长廊上,布满了学员成长的足迹。越是冲锋在前,阻力越大,不过学员汲耿生表示:“大家都很喜欢这种披风斩浪的感觉。

积厚成势,再启新程,未来,他们将继续努力奋斗、锤炼自身本领,以青春为火、自身为引,在强国强军事业中发光发热。(邵帅 安翔宇 郑闲 刘长戎 桂子鉴)


0
上一篇: “N+健康生活”超级露营日沈阳站启幕
下一篇:百公里加钢淬火,为国育精锐战狼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