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征集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课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开展重点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究与推荐工作,对实施基础好的团体标准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在我国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企业降碳的关键抓手,对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碳足迹工作,将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作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近日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等均将制定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作为重点任务进行系统部署。
工业是产品碳足迹核算中最基础、最广泛的领域,是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核心领域,也是产业链条最长、受关注度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通过开展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研制和采信工作,提供更多、更权威的标准,能够帮助更多工业企业有效识别碳排放关键环节,找准降碳着力点,并通过产业链的传递和带动作用,推动上下游链条企业降碳,有助于从产品生命周期和供应链角度带动全行业碳减排,为全社会各领域产品碳足迹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通知》聚焦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以及市场需求迫切、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发挥各标准化专业机构、协会的力量,发挥我国工业产业链完整优势,要求建立标准体系、协同制定标准制修订计划、明确标准应用,系统部署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制定和实施应用,对推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推进工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碳足迹核算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多种产品、多个环节、多个领域,需动员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全社会应发挥我国产业链大而全的优势,以《通知》发布为契机,加强各部门、各行业、分领域的交流合作,结合中间品、制成品等不同工业产品特征,按照“急用先行”“主动作为”等要求,加强各类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统筹协调,加快标准制修订,为实现工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