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凝结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民族复兴的期待。中国式现代化的初步成功和显著成就的取得引发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特别是吸引了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期待。
破解近代以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难题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进步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共同愿望。但是,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向前演进,人类社会现代化并非同时、同步、同样、同等程度。现代化发轫于欧洲并逐步向全球辐射和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化意识觉醒,走上追求和探索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探索起步便是源于西方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打乱了中国自身原有发展轨迹,使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劫难,但同时也震撼了中国人,使现代化成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向往。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起步较晚、过程艰辛,但最终以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来之不易。
近代中国缺乏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疯狂剥削压迫使得中国的既有社会发展遭受高度破坏。中国的、民族的、自主的现代化探索和现代化增长面临巨大的外部阻力,严重制约着中国现代化发展。同时,农耕文明在中国强大的历史惯性也使中国的现代化起步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枷锁,缺乏发展现代化的思想准备、经济准备、政治准备、社会准备等,难以自主、快速地完成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并且对现代化冲击的适应力严重不足。具体来说,在思想上,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根基欠缺,闭关锁国又加剧了国人的“中国中心主义”,缺乏接纳先进的现代文明的开放心态和思想基础,对抗心理明显;在经济上,错失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机遇,缺乏先进生产力发展基础;在政治上,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根深蒂固,难以撼动且影响深厚,缺乏民主主义制度生长的土壤;在社会上,基层民众在长期稳定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以宗法制度为特征的乡族社会大环境下,安于既有生活状态,对于现代文明没有强烈欲望,缺乏推进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总之,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重重阻力,探索之路注定崎岖。
近代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屡遭失败。近代国家和民族的悲惨遭遇让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向先进学习、实现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封建地主阶级的开明分子尝试探索“中体西用”式的现代化道路,但忽视了其阶级局限性,忽视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和晚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从根本上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上层建筑需要,最终这种探索只能无奈失败。资产阶级尝试探索了两种现代化方案,一种是维新派的渐进式变革,另一种是革命派的暴力式革命。资产阶级在两种尝试过程中都付出过巨大的牺牲、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最终都因为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环境的中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失败。巨大的代价和反复的失败对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找到一条正确的、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成为全民族的夙愿和期盼。
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承担起了探索中国的现代化的重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探索出的实现现代化的成功道路,破解了近代以来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社会条件;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经过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经过新时代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性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让中国的现代化理想变为了现实,并且拥有可以预期、更加美好的前景。比如,根据当前中国的发展程度、发展方位等预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奢望,而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成功回应了前人对中国现代化的期待,更是始终不断地积极回应体现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整体利益的发展期待。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中国人始终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无论是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还是维新派的“变法自强”“救亡图存”,或是革命派的“三民主义”,都是以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目的。但是,因为特殊历史条件和阶级局限性,这些现代化方案在中国不仅不具备可实现性,而且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之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实现现代化,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目标指向,让中国式现代化拥有了清晰的奋斗方向、鲜明的奋斗主题、强劲的奋斗动力。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被历史所选择并有效推进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是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没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能仍然在迷茫中徘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长期的完整事业。中国式现代化围绕这一完整事业有目标、有规划、有阶段、有战略地推进,很好地统筹了中华民族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站在人民立场的理论,提出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目标追求、理论指导、实践要求的伟大探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从理论上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比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的是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不落下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从实践上看,中国式现代化已经让中国人民切实感受到主体地位。比如,我国已经取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
中国式现代化的前途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西方现代化的底层逻辑是资本主义逻辑,强调资本至上,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资本主义对于发展生产力、推动现代化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阶级社会,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根本目的是服务资产阶级利益。资本逐利性不断加剧社会分工和劳动异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使人陷入片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鲜明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旨在使人成为人,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是追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都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展现了超越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显著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经环节和重要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从发达的工业国起步,而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开始的,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必须先实现现代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有方向的,其过程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因素不断丰富和完善;其前途必然是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更高层次的使命。
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道路选择”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仍然有许多国家还在苦苦探寻本国的现代化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掀起了新一轮的现代化潮流,许多国家纷纷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一些发展中国家全盘照搬西方模式,放弃自主性,结果因与国情和历史条件不符导致水土不服,陷入经济长期停滞和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
学习西方现代化一度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学习热潮。希望学习他国经验以快速实现本国现代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显著特征。20世纪中后期,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独立运动的浪潮,一批新兴的独立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诞生。追求现代化、实现发展、赶上时代是这些国家共同的愿望。“追赶”心态催生了发展中国家的“学习”心态。在当时,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都希望把新兴国家争取到各自阵营中,学习自己的发展模式。苏联的发展模式在倾向社会主义的国家中产生重大影响,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发展模式在倾向资本主义的国家中产生重大影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态度。“历史终结论”一度甚嚣尘上,许多国家越发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美国化,向西方、向美国学习现代化成为一时狂热的潮流,在一些国家甚至形成一种发展依附现象。
但是,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在历史的发展中越来越凸显,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的展示,新时代以来“东升西降”“中治西乱”的鲜明对比,西方现代化被怀疑、被祛魅。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西方现代化遭到了质疑,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各国困惑之时,向世界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番景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让世界看到了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现代化希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自身发展的过程和方式向世界展示着新的发展思路。正在全面贯彻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加快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在全面建设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等。中国式现代化的许多理念、思路和举措对世界产生了启发,被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界关注和研究。另一方面,中国积极主动为世界介绍中国的方案、提出中国的倡议、发出中国的号召,使想要了解和研究中国发展经验的国家有道可循。比如,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和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向世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式现代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深刻认识到,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西方现代化不等于现代化,各国都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并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给世界带来新的期许。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发展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命力,向世界展示了被历史和现实所检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行”!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最新重大成果的中国式现代化使科学社会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热情态度、密切关注、高度称赞事实上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态度的改观。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也给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期许。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一帆
编辑:陈希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