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专题报道 >> 2023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 >> 浏览文章

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怎么办?

2023-03-10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记者 寇佳丽   加入收藏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多次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为筑牢中国制造业根基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

2023年2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文件指出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推行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建造,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供应链。

“可以说,加快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制造业绿色转型在政府政策驱动、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以及金融支持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悦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乃文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张乃文指出,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融资渠道仍较为单一,尚未形成完善的绿色债券融资市场,民间资本利用率较低,导致制造业绿色转型资金来源受到限制;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建设有所欠缺,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绿色供应商认证标准,缺乏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污染最小化这一因素的考量,导致了上游供应商的绿色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绿色转型不匹配等现象。

“不仅如此,想要健全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我们还需要更全面的政策支持。数据显示,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占电力总装机的20%以上,但电力贡献仅有8%,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风电、光伏发电等利用小时比较低、发电不稳定。如果不解决储存和外送问题,即使风电、光伏发电比例提升,也难以提升市场规模。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政策先行。”张乃文这样分析。

为此,他提出如下建议:

为创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坚持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理念,为区域性绿色低碳示范区在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合理配给一定比例的绿色可再生资源指标;对符合落户示范区条件的企业,给予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推动形成绿色制造企业集聚区,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建立健全严格的绿色供应链制度体系。结合制造业特点和发展需求,围绕制造业上游绿色供应商认证和制造业绿色采购需求制定相关标准、法律规范等,对具体事宜进行界定。重点支持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的全过程,加快构建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推动供应链全链条绿色低碳发展。

推动转型创新链与金融资金链的协同发展。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在于解决好资金问题,除了依靠自有资金和政府财政补贴以外,还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加快转型金融工具创新,为绿色金融尚未涵盖的行业和经济实体绿色转型提供融资支持。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寇佳丽


0
上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韩丹:把课堂搬到田野中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