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民兵队伍参加军事日活动
兵民是胜利之本。“血火里诞生,风雨中成长”,如今身处和平年代,如何管好用好带好这只队伍,成为新时代后备力量转型重塑的重大课题。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朱国城日前对全区民兵政治工作予以高度肯定,并就如何深入推进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梅江大地新时代民兵的崭新风貌,展示了梅江军地对这一时代课题的实践与思考。
从“隐身”到“现身”,高效率服务基层治理
什么是民兵?不少群众对“民兵”的概念停留在模糊状态。所以,新时代的民兵工作到底包含哪些?
“平时能服务,急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防疫一线有他们、文明创建有他们、森林防火有他们……如今,民兵的身影再度活跃在梅江区的大街小巷,镇村街道。
民兵应急排在长沙镇鸭麻坑开展山火严密巡查
回忆起几年前民兵队伍的情况,区委常委、人武部政委李俊至今记忆犹深,“纸上一大片,实际摸不着。”他表示,从前的民兵往往停留在花名册上,时常面临具体情况不了解,关键时刻难找人的困局。而近几年在梅江区各级各部门下大决心、用真功夫、花大力气真抓实干,困局逐渐得到改变。
一把遮阳伞、一套简易桌椅,小喇叭内循环播放着森林防火注意事项……在长沙镇各村的进山路口都设置了这样的森林防火劝导站,而民兵林碧青便是其中的一员。据了解,由于近期天干物燥,梅江区各镇街的森林防火压力陡增,单纯依靠基层干部与社会志愿者的力量远远不够,而这时民兵的加入有效缓解了森林防火压力。“一天八个小时,只要不下雨,我们就得守在岗位上,尽自己所能避免火种进山。作为长沙镇的村民,保护孕育我们的山林就等于是保护自己,虽然很晒很热也很累,但是值得的。”林碧青说。这样的场景在梅江区各镇街并不少见,城北镇党委书记陈振江在采访中表示,城北镇与梅县区5镇交界,共有12万亩山林,森林防火压力大。注重将民兵队伍调动起来,充分应用到森林防火一线,极大缓解了基层压力。
梅江区民兵队伍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城市工作
在梅江区人武部的创文档案里,有一份厚厚的“行动方案”。这是金山街道在创建文明城市综合整治行动中的军民会战方案,方案细致地将队伍分为先锋队、攻坚队、志愿队、宣传队、保障队等,并按照整治内容与具体任务分工编为3个方向梯队,同时分3个波次进行综合整治。按作战的模式制定行动计划,按部队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按系统高效的指挥统一行动。一整套军事化的动作措施,是梅江区民兵队伍在“创文”工作中的小场景,也是系统高效的工作方式,在近期的森林防火工作中被充分运用。
坚守在防疫一线的梅州市梅江区民兵
从以前“摸不着”到如今“抓得实”,从过去“看不到”到现在“常看到”,梅江区以部队标准为准绳,抓实抓牢打造出一支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作风硬的民兵队伍,同时也收到了各级各部门的一致好评。“急难险重的活,他们总是做到随叫随到,毫无怨言。”长沙镇武装部长黄琦感叹。
近年来,梅江区先后出动民兵2000多人(次),装备车辆100余台(次),圆满完成抢险救灾、维护社会秩序和创文创卫等任务5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约1.2亿元。
从“强身”到“强体”,高站位强化职责使命
新时代民兵军事上要强,政治上更要硬。在梅江区长沙镇人民政府的5楼,一间以党史和军史为主要内容的国防训练室将国防教育从“纸上”带到了“现实”。该镇武装部部长黄琦在采访中表示国防训练室于2020年年初正式开放,是梅江区第一个国防训练室。如今每个月都会有不少党政机关干部以及学生群体前来参观和接受国防教育。依托“红色长沙”的区域发展定位,长沙镇目前正在规划实施民兵整治教育示范点的建设,预计6月底之前可全面完工。
梅江区民兵队伍正在进行应急连集训
这是长沙镇凝聚军地合力,建立建成“会干有为、能干有位、干成有威”的民兵队伍的缩影。近年来,着力建强民兵预建党支部,常态化抓好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将党性原则贯穿基干民兵思想政治建设之中。到如今,全力建设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点,抓好民兵整训基地阵地建设和长沙革命烈士纪念园、陈公坪红色革命遗址群、国防训练室分训基地打造。长沙镇在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军事上过得硬、关键时刻用得上的民兵队伍的前提基础上,在民兵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先行先试,走出了从“拳头硬”到“思想硬”的关键示范步伐。
高素质队伍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国防训练室是提高基干民兵政治素质的重要场所,据了解,目前梅江区共有长沙镇、城北镇两个镇有国防训练室,接下来将在梅江区其他镇街逐年铺开,重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百年党史军史、融入本地革命历史、融入民兵先锋模范,推动民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从“应急”到“全能”,高质量锻造精兵劲旅
在去年的军事日中,数名身着迷彩服的民兵,通过熟练操纵无人机进行高精度空中侦察,实时传回动态画面。
“进入新时代,军队作战指挥方式、武器装备、官兵素质都在发生变化。”李俊表示,传统的编兵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新时代的民兵队伍建设,民兵的职能不能仅局限于应急抢险,只有与军队建设同步发展,才能提高整体的应战能力。
轻舟技能训练演练暨五一汛期巡查
改革涛声紧,追潮脚步疾。逐步推进民兵队伍的优化调整,实现民兵力量从“应急”到“全能”的变化,民兵的职能让梅江区各级人武部不少“老武装”“老骨干”有了深刻感受。 “从前编组一般以民兵应急排为主,去年按照统一部署,我镇编组了向导翻译和网络安全防护。对民兵的整体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此类高端专业人员在前期的摸排寻找阶段并不容易,但新时代的民兵队伍需要这类高精尖的人才。”城北镇党委书记陈振江说。
针对这一实际,梅江区突出战时准备这个重点,与时俱进拓展编组领域,规范军地指挥人员、专武干部和民兵骨干3支队伍,编实建强网络安全防护、网络舆情监控、特种语言、向导翻译4个分队,按照集训、考核、认证、使用4个环节,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同时,改变以往过军事日“射击、体能、座谈”老三样,在训练中围绕“侦、控、防、供、保、走、打、吃、住、藏”,全员额全要素全流程开展实战实训,保证新时代民兵队伍的质量。
从“不解”到“暖心”,高标准夯实机制保障
不少民兵讲述了相似的经历——从前当民兵只有一身迷彩服,缺乏归属感,常会听到不理解的声音,也让民兵队伍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如今,“两证一卡”成为提升民兵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感的钥匙。据了解,梅江区从2019年开始自主设计制作包括《民兵干部证》、《基干民兵证》、《民兵保障卡》在内的“两证一卡”,增强民兵归属感和荣誉感。“两证一卡”,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都认同,在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免费挂号、急诊实施绿色通道,到梅州机场和火车站享受军人优先购票与通行待遇,还可持证到梅江区所有景点免费参观。
而这样的举动,提升了归属感,也让民兵队伍暖了心。“抱着试试的想法,约着到城北爱丽丝庄园玩,没想到真可以免费。门票钱并不贵,但这表明组织心里有我们,很暖心。”金山街道周溪村民兵谢庆秀说。
给民兵的思想穿上“军装”、给民兵的素质穿上“军装”、给民兵的作风穿上“军装”,以部队的标准带好民兵队伍,不仅换来了梅江区民兵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也换来了地方政府的放心与老百姓的信任与安心。
(作者罗玮系梅州日报记者;洪豹辉系梅江区武装部政工科科长)
图/曾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