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真抓实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中心镇探索出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新融合,围绕土地规模经营、驻村工作管理、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了基层党建的“新突破”,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建设路”。
党建+美丽乡村“新碰撞”
“人居环境是吃喝拉撒的小事,也是群众感受最直接,最迫切的大事。”对于建设村的村干部来说,小角落里才藏着大民生。
建设村党支部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党建引领村屯治理模式,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整治整改,坚持要“面子”更要“里子”,在“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紧盯安全饮水,卫生用厕、粪污处理等治理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提升,以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用“新村规民约”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
曾经的建设村,农房低矮破败、村路坑洼狭窄,一下雨禽粪味四溢,村民少有环保意识。为让“灰头土脸”的村落变个样,建设村党支部秉承着难不住、压不垮的精神,跑政策、找资源、争项目,硬是让建设村“翻身大变样”。建设村开展常态化“清四乱”行动,全村投入近20万元建成34个标准化独立室内卫生间,并配有防渗漏地下储水罐34处,不定期安排专人用混浆泵抽污水。为解决粪污直排问题,全村养殖户均配有专门储存罐体,严格落实“三防”标准,妥善处理牲畜粪便污水。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全村累计投入120余万元,共改造泥草房69户344间,灭迹垃圾房54户,全面提高了农村整体形象和村民生活质量,为乡村振兴发展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村屯环境。路宽了,水清了,村里干净了,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过越红火。
党建+驻村工作“巧融合”
配合村“两委”,做好城乡“桥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驻村工作队自进驻依安县中心镇向阳村以来,根据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与村“两委”密切配合,与群众和睦相处,坚持发挥党建指导员、党史教育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脱贫致富帮扶员的“桥梁”作用。与村“两委”密切配合,与群众和睦相处,积极宣传向阳村“佳之禾”玉米面有机食品,在市第一医院食堂设置专门展示区,推广佳之禾玉米面饺子、发糕、豆包等产品。为打通城市与农村绿色蔬菜的供需渠道,驻村工作队将“农民菜园”转为“私人定制小菜园”,一对一交流,促进了超过24户脱贫户增加收益。
以村为“家”,以民为“亲”。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向阳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深入脱贫户家中,了解掌握情况,做好“智志双扶”工作,协助村党支部帮助贫困户落实了各项惠民政策。队员们用阳光的笑容、真诚的态度、耐心的帮助,将驻村工作落到了实处,切实增强了向阳村党员群众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
党建+土地经营发展“新名片”
背靠黑土地、答出好成绩,是兴胜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今年来,兴胜村注重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力量,在土地规模经营方面敢闯敢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尽心尽责,充分发挥出了党员干部“领头雁”和“排头兵”精神。
基层党支部有好“精气神”,村民百姓就有“好依靠”。兴胜村党支部秉承着为百姓负责态度,动员班子成员带头入股、党员率先入股、群众自愿参与,成立的兴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起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党建引领型”集体经济。切实解决了部分小农户不能种地、不会种地、种不好地的现实问题,提升了超过60%小农户的收入利益,让许多老龄农户获得了“土地经营收入+土地托管收入”的双重收入。种植的110公分大垄双行玉米,也极大提高了亩保苗株数与秋收产量。机械作业下,玉米每亩地保苗株数可达5800株,晌达到87000株,亩产量增加200余斤,预计亩增收可达200元,全村增收500万元。这样的好成绩,也让农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以来,兴胜村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党建+’思维,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与有机土地转换同频共振,致力于探索出一条富有兴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站在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兴胜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飞满怀希冀地说。
(文/依安县中心镇党委 周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