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党 建 >> 创新实践 >> 浏览文章

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2022-06-15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近年来,山西省泽州县巴公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抓党建促基层治理,通过优化基层服务、完善网格化管理、提升村(社区)班子能力、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五治融合”社会治理新路径等,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全镇38个基层党组织,2000余名共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冲锋一线、开拓奋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绘就智慧、活力、文明、健康、幸福的巴原“太行山居图”。 

 

发展特色产业  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炎炎夏日,酷暑难挡。靳庄村凋敝旧宅屋拆除及土地复垦工地上,渣土车运输不停,挖掘机上下翻转,电钻机掷地有声,参与项目建设的工人们战高温斗酷暑,坚守在施工一线,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凋敝旧宅拆除及土地复垦项目是靳庄村乡村振兴“1258”战略中的重点环节,也是村庄布局优化、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靳庄村紧紧围绕市委“三农”部署,以引进的“万头生态养猪产业园项目”为依托,按照“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发展”的产、村融合发展思路,党支部牵头领办了3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抓住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这一机遇,拆除凋敝旧宅屋,通过土地复垦、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同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布局,合作社流转土地1300亩,发展有机生态农作物、经济林、果蔬、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种植等,形成“生态养殖+绿色种植”的科学可循环种养模式,走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在官庄村,则是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另一番发展景象。

 

才才过去的端午小长假“撞”上采摘季,巴公镇官庄村亨嘉庄园内游客络绎不绝。庄园里种植的1000多棵美早、萨米脱、红灯、黄蜜等樱桃品种都已进入盛果期。除了采摘樱桃,樱桃树下套种的20余亩芍药花开正当时,粉红色的大朵芍药与树上成熟的大红樱桃交相辉映,煞是好看。果园中还散养有鸵鸟、孔雀、鸭子、鹅等家禽,一派悠然闲适的田园风光。

 

官庄村抓住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的机遇,连续举办“樱花节”“樱桃熟了”“遇见‘莓’好”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持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美的生态环境、有机生态的蔬果、清新的园林空气、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村民们的收入跟着翻了一番又一番。

 

依托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盘活村集体优良资产,带领村民“抱团”发展的,还有坡头村的“巴公大葱”、东四义的“中央厨房”、渠头村的“特色辣椒”、桥岭的“红色”布鞋作坊产业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壮大,变“输血”为“造血”,改变了以往村集体“无钱办事”“服务欠缺”的窘迫局面,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关键力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

 

精细网格管理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走访走访,看看谁家有孩子在上海的,要是有人回来了,提前三天报备。”巴公四村,网格员王琰云正在村里走访巡查。

 

巴公四村作为巴公镇的“南大门”,每天车流量达2000多辆,是全镇疫情防控最关键的“卡口”。地处镇区的区位优势,给四村带来外来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等社会治理难题,但四村却是全镇网格管理的“明星村”。“一张大网统管村内大小事”,四村将全村人口按照常住(包含租户)、季节性居住、不住进行分类统计,探索出“1+10+88”网格化管理,即1名一级网格长、10名二级网格员、88名三级网格员,分别由党总支书记、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村民代表担任,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科统筹、全链闭环”的科学高效网格化治理体系。

 

在山耳东村,村党支部以绣花功夫“织网定格”,推动“多网合一”“一网多能”,按照“1+3+5+N”模式细化网格,将村内辖区划分为居住区和非居住区,实行分类、分级负责制,形成了“天网”智能化、“地网”精细化、“人网”制度化的“三网合一”立体式社会治理体系。

 

东寺庄社区平均每个三级网格员包联18户,47人,基本实现每个单元楼一个楼长。楼长每周巡访一次楼栋,物业全面下沉参与网格治理,在开展物业服务的同时,参与社情民意摸排、矛盾纠纷调解等,进一步延伸党的工作手臂和民生服务触角。

 

目前,全镇38个村(社区)已全部形成“全域覆盖、全网整合、规范高效、常态运行”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1480名基层网格员人人都是“志愿红”,个个都是“战斗员”。他们是巴公的“文明之光”,更是巴公的“振兴之光”,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巴公最温暖的底色和最强大的力量。

 

乡贤参与治理  蹚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资历深、阅历广、威望高、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老干部等乡贤,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从太行山走出来的书法大家李家琪先生就是柏杨坪人。李家琪老人外出打拼多年,如今事业有成,可心里始终记挂着柏杨坪村的乡亲们,牵挂着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他先后拿出自己多年创作的书画作品10余件,多方筹集资金25万元,在村里筹建了“李家琪书法艺术展览馆”。

 

今年,在李家琪老人的带领下,柏杨坪村不断延伸发展文化服务产业,叫响“文墨之乡”品牌,累计投资25万元,打造“文墨清风广场”,同时依托村庄绿化面积占全村总面积95%的得天独厚生态优势,进一步升级优化人居环境,建造人文景观、人行步道,种植风景树木花草,实现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多彩花海”美丽乡村。

 

桥岭村筹建八路军军鞋厂纪念馆时,乡贤申安喜老人帮忙寻找资料印证,捐献个人收藏文物,一点一点抠细节,力求最大力度还原军鞋厂的历史风貌。如今,在申安喜老人的挖掘和整理下,军鞋厂纪念馆建成落地。馆内一个个典型的历史碎片,组成了一幅幅美好的历史拼图,见证了桥岭八路军军鞋厂那段血雨腥风的革命历程。

 

吾心安处是吾乡。“文化达人”王国瑞醉心于全镇古迹文物保护研究与开发拯救;西郜村乡贤张建军多次邀请领导、专家、学者入村,对古村保护、村庄规划、设计等工作进行大量的调研,为留住美丽乡愁辛勤付出。全镇数百名乡贤在人居环境提质增效、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基层社会治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赓续红色文化  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

 

山耳东村泽州县革命老区重点村。晋城市“红色三杰”纪念馆、晋城市党史党魂教育基地就座落在这个“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村镇建设先进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9年“红色三杰”纪念馆开馆以来,至今已接待500多家单位党支部,接待参观者5万人次。

 

“老先进”焕发出“新活力”。山耳东村有效整合红色革命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完善美化“红色三杰”周边基础设施,打造休闲驿站,配备餐饮厨房、红色书屋,提升接待能力。同时,还联合专业设计团队策划户外拓展红色旅游项目,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思路,打造体验式、参与式的研学、团建、少年军校等户外拓展式的红色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旅游层次。

 

“未来我们还要建民宿、发展餐饮业,发掘红色美食,打造多条旅游路线,我们希望以‘红色三杰’为点,盘活红色资源,辐射带动整个山耳东的发展。”

 

桥岭村把建设“红色桥岭”作为基层党建的“头号任务”来抓,将延续红色党建文化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有机结合,启动了八路军军鞋厂旧址修整工程,新建了八路军军鞋厂纪念馆、纪念广场,同步对军鞋厂周边环境、村庄环境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深挖红色资源,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东四义重新布局“一把扫帚”村史馆,让这面“全国卫生模范村”的红色旗帜,成为全村整体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西四义村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建成原晋北县纪念馆、文化大院,将大化大院建成滋养人心、凝聚人心的团结大院,成为照亮人心、播洒文明的幸福大院。


(来源:泽州县巴公镇供稿)


0
上一篇: 聚力清廉国企建设
下一篇: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 汇聚高质量发展动力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