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网 >> 党 建 >> 当代三牛 >> 浏览文章

陕西宝鸡创新教育研究所弓正吉:厚植爱党情怀 忠诚教育事业

2021-09-02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他,坚守初心使命,站在三尺讲台上,用爱做人师,辛勤耕耘五十余年,用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他就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无数学生找到放飞梦想的航标,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他,坚定理想信念,奔跑在追梦路上,用心做教育,创办学校二十余年,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辉煌壮丽的教育事业中,就像一头“老黄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成就了莘莘学子的人生梦想。

他,就是陕西省宝鸡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宝鸡创新教育研究所(教育集团)董事长弓正吉。他身上最闪光之处,就是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和教育。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干起,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先后创办了宝鸡市西关中学、宝鸡市外国语学校、陈仓区外国语幼儿园、渭滨区创新外国语专修学校。他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牢记使命担当,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甘为人师:坚守初心培育英才

上世纪六十年代,弓正吉从凤翔师范学校毕业后,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走进太白县,先后在桃川小学、咀头小学、县中学任教,为山区孩子传播知识,送去希望,成为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这些经历锤炼了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优秀品德。随后,因工作突出,教育教学优秀,党组织安排他先后前往宝鸡师范学院学习、宝鸡市体育运动学校任教,同时,在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班深造。弓正吉从事过小学、初中、高中、中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扎实的教学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经验积累,让他成为教育战线的行家里手。

“至诚志远,自强不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汲取知识的营养,插上梦想的翅膀,成就辉煌的人生,1995年,弓正吉在宝鸡率先创办了第一所公益性、突出外语特色的全日制民办学校和语言培训机构——宝鸡市外国语学校,这种涵盖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学前教育部的全日制教育体系,规范办学行为,率先组建民办学校党组织,为宝鸡民办教育树立了标杆。

2001年11月,学校成立党支部,弓正吉担任支部书记。他把建强党组织作为推动民办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围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读原著、学原文、悟思想,认真做笔记,主动讲党课,与党员和师生交流心得体会,为教职工办实事,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图:弓正吉在主题党日会上作报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长期以来,弓正吉在教育事业上苦心钻研,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厚爱、严管、善教、乐学;教学模式——小班化、研究型、分层立体式教学。

在办学中,弓正吉身为董事长,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依法治学,廉洁从教,一身浩然正气,从不搞特殊化,带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埋头苦干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治学严谨,把毕生精力和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中,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感染着、影响着身边工作的每一个人。

弓正吉说:“少年强则祖国强。五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孩子们飞翔的翅膀。教育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我一生‘用爱做人师、用心做教育’,让教师践行教育理念,实施‘一生一策’,沿着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永恒追求的办学目标。这既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弓正吉先后被团省委、团中央评选为“团中央青少年现代知识技能培训先进工作者”“全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最具社会责任榜样人物”“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模范校长”“中国民办教育优秀中小学校长”“陕西省青少年现代知识技能培训先进工作者”,连续数十年被省市区选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校长等。2020年2月,他为武汉抗击疫情捐款10000元。他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希望能以这种方式,为抗击疫情尽一点绵薄之力”。

甘为人梯:勇担使命创新发展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蜜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弓正吉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色叶片,时时刻刻衬托着孩子的花朵,让她们更娇艳、更夺目、更璀璨。

外国语学校创办成功后,立即引起了上级教育局党组织高度重视,送政策、送服务、送关怀,鼓励支持他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斗力量,把民办教育做大做强,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孩子和家长解愁,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弓正吉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在陈仓区创办了外国语幼儿园。面对青少年对学习英语知识的渴望需求,他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在渭滨区办起了创新外国语专修学校,致力于帮助英语学习爱好者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和语言运用能力,该培训机构也成为了一所“现代化、公益性、高标准、严要求”的中高层次语言培训机构。学校尝试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探路,组织英语精英骨干教师,编写英语类教材及教辅资料13类50余本。先后培训的各层次学员达20万人次,获得市以上各类英语竞赛奖项者1300余人,许多学生圆了大学之梦。同时,许多优秀毕业生被清华、浙大、利物浦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

办学20多年来,弓正吉以先进的理念、真诚的个性,执着的追求,宽大的胸怀,召唤着创新教育集团所属的每一个学校和所有的教职工向教育的更高层次、更高境界目标迈进。

甘做嫁衣:深植血脉传递爱心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如火种,深植血脉,融入灵魂。如果说,陈仓区外国语幼儿园和宝鸡市外国语学校是“孵化”孩子梦想的乐园,那么,省级标准化高中——西关中学,就是孩子们展翅翱翔的“摇篮”。

校园环境温馨舒适。近年来,弓正吉想办法、筹资金,不断提升改造教育教学环境和设备。他认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任何时候都要为师生创办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他作为校长,心存“善”意,时刻为师生着想,为教育教学着想。真水无香,大善无形。今年已经74岁了,但是他精神矍铄,依然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如今,徜徉在西关中学,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特色熏陶着莘莘学子。优质周到的后勤保障服务,为学生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弓正吉带领领导团队中的共产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以爱心为纽带,以理解为桥梁。他要求西关中学始终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和“成才先成人”的根本问题,围绕“爱自己、爱父母、爱学校、爱祖国、爱共产党”的德育目标,触及学生灵魂,让感恩教育升华于内心。弓正吉说:“爱学生,首先就要教他们学会如何做人,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要教育学生首先要讲‘三心’,即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和进取之心,有感恩之心才有道德良心;有敬畏之心才不敢胡作非为;有进取之心才能奋发图强”。不久前,一位毕业生给班主任老师写信,诉说心中的感恩之情:“诵诗文、教做人,三年授业同挚友;行师道、立典范,千日解惑成知己”。

“一生一策”激活潜能。弓正吉经过多年实践,在全日制学校中积极探索实施“一生一策”的个性化教育策略。他构建了“一生一策”,顾名思义,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他要求学校做到“一个学生一套教育方案,一个学生一个服务团队”,为孩子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要与学生面对面沟通,全程帮扶、跟踪服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学习、素养等方面都能得到提升。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作业面批、试卷分析纠错、答疑解惑,做好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咨询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生一策”找到了启迪学生智慧的“金钥匙”。班主任说“一生一策”个性化教育将目标任务具体化、具体帮扶责任化,使学生通过个性化教育获得知识、能力、品德的全方位提升。“一生一策”个性化教育,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他的教研论文《一生一策个性化教育策略的探索与实践》被《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新闻网”连载,被《中国教师》杂志社评为“全国教育创新优秀成果(课题类)二等奖”。同时他也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称号。

多年来,弓正吉以“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放心”为基本遵循,认准了的事就做,坚持做好,创造性地解决管理和教学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意志、品质和能力,脚步才迈得如此坚实。

图:弓正吉为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捐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弓正吉董事长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目光睿智。他热爱教育,对党忠诚,面对新时代,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党和人民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学党史、强信念、感党恩、跟党走,他带领团队,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大爱的情怀,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育人使命。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驰而不息,用爱做人师,用心做教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激活民办学校的生机与活力,让每一名孩子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同在蓝天下放飞梦想。

文/宝鸡日报记者 庞文渊   图/张海燕

0
上一篇: 大山里的“三牛”书记
下一篇:“动车大夫”出诊记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