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工作者同心筑梦、砥砺奋发,在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征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亮点一:提质创新——党建改革形成新局面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设立教师党工委、学生党工委,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组织体系、“1+4+N”管理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三分类三升级”,分别制定划类定级标准,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深化推进改革,在共青团省委组织的满意度测评中,学生会组织的工作和工作人员两项整体满意率均为100%。艺术与公共服务系党总支成为“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艺术与公共服务系教师党支部、自动化技术系学生党支部成为“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农业技术系教工党支部成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亮点二:立德树人——思政教育作出新成绩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用好“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平台,办好《沱江潮》六大讲堂。“33566”全景式思政育人模式入选中青报50个全国高职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学院党委书记任孝勇受邀代表学院作大会经验交流。
亮点三:凝心聚力——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
落实党委常委联系民主党派人士制度,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成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开展党外知识分子专题培训班,狠抓民族团结工作,学院荣获第八届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亮点四:深化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书写新篇章
推进“三教改革”,申报省厅级、部级课题31个,取得专利31项,获得省级教学奖8项;“1331”线上教学管理模式,被评为四川省质量年度报告典型案例;“1+X”证书通过省上复核验收,质量诊改模式被教育部评选为优秀示范案例。
亮点五:内涵发展——人才培养再创新佳绩
实践“双核并重、贯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98人获得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居全省高校13位、高职高专第2位;389名学生升入西南科技大学等本科院校学习。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项17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1项,创历史新高。
亮点六:深化合作——产教融合取得新突破
深化“六方合作”办学格局,对接华为公司、吉利汽车、沃尔玛等7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1份,与华为、联通等公司共建华为ICT学院,开设订单班、新型现代学徒制班8个。作为唯一一所市属高职院校,成功申报四川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项目,获得建设资金5000万。
亮点七:抢抓机遇——融入“双圈”搭建新平台
出台《关于强化对外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在全面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加快发展的决定》,明思路,定目标,强举措,抓落实。与重庆财经职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入成渝地区12个产教联盟。
亮点八:持续发力——社会服务取得新成果
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地方产业,组建内江职院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共计培训各类人才5188人次,成人本专科招考729人。承办全国会计等各类职业资格考试5次,省、市级技能大赛4次,成为省内唯一获人社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职院校,获得建设资金500万。
亮点九:众志成城——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
建立线上线下立体防疫体系、“四线”并举的健康信息报送机制,开展应急演练,落实“六早”要求。师生抗疫事迹被中青报等媒体报道,4名党员获“内江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原创作品《抗疫志愿者之歌》登上“学习强国”全国平台,播放量超过50万次。
图:在越西县开展文化扶贫
亮点十:精准施策——脱贫攻坚交出满意答卷
突出职教扶贫特色,创新开展“三帮两扶”,圆满完成帮扶任务。扶贫干部曾玉生成为全省六个“全国职教联盟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之一,学院全国高职扶贫学会课题《凉山彝族地区精准脱贫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顺利结题,学院连续被省委教育工委综合考核评价为“好”,并获评全省高校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学院强化对外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在全面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学院争创省级“双高”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学院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以奋进者的姿态、以实干者的担当,为奋力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优质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内职人将永葆初心、牢记使命,用奋进之笔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文/四川省内江职业技术学院供稿 图/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