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浏览文章

洱海边的“兴农人”丨返乡新农人,守家创事业

2024-05-3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小满刚过,忙碌了许久的施晓川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看着小儿子在一旁认真写着作业,厨房里的妻子和母亲正忙碌着准备晚饭,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从前一家人聚少离多,如今家人在身边,看着温馨的画面,34岁的施晓川不由会心一笑。他说,2020年年初疫情突发,本想外出务工却被“困”在了老家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天马村,外出务工被耽搁,一家人的生计问让他犯了难。

“从小看着父亲种地,劳动投入大很辛苦,便决定外出打工。可在外面闯荡了几年,发现打工终归不是长久之计。”施晓川说, “恰好这时候得知祥云县烟草推出培育新型种植主体的政策,现在种植大不一样了,我决定试试看。”

在新型农业种植模式的影响下,施晓川从2020年9亩的种植合同面积增加到现在的76亩。“现在烟草部门实施的青年烟农培养计划,让我真正学习到了种植理论知识,再加上种植实习体验、生产技术培训、生产管理跟班学习等,这些新型农业种植方式对我的帮助实在太大了。”施晓川开心地说道。

如今,施晓川已经不再考虑外出打工,去年他把老家的房子重新装修了一遍,孩子上学放学、家里人做饭干农活他都能陪在旁边,一家人其乐融融,让这个家庭更有生活热情。

整地理墒为移栽做准备。摄/叶锐

在祥云县云南驿镇蛟起村,“90后”的赵龙修同样也是返乡人。四年前,赵龙修还是大城市里的上班一族。然而,在外打拼的艰辛也让他时常怀念老家蛟起村的自由空气、淳朴民风。因此,2020年,赵龙修回到家乡发展。

“村里有了新变化,村民收入也多了。以前很多人都是自己出远门找零活干,现在我们村自己成立了一个专业化机械服务队,招聘的全都是像我这样的‘90后’返乡人,我们的服务队拥有培土机、覆膜机、旋耕机、多功能大型拖拉机等各种类型机械。”赵龙修说,“如今,农业种植实现机械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就单单理地整墒这一环节,使用大拖拉机翻犁土地,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200元到300元,每天每台机械可耕整土地五十多亩。”

“除了农机服务之外,农忙期间,我还用农用车搞运输,帮村民拉水、运农资,一年干下来,一家的收入能有25万元多。”赵修龙说。

随着机械化服务增量的需要,赵龙修还亲自绘制了各种小型机械使用“明白纸”,让周围更多的年轻人高效方便地使用它们。“以后我基本不会出去打工了,能陪在孩子父母身边,是我最大的满足。我希望能再辛苦几年,赚多点钱,在县城里买个房子,让孩子们去县城里读书。在我们心中,孩子们的读书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事情……”关于未来,赵龙修有自己的打算。

新型农机自动覆膜作业。摄/李晓飞

近年来,依托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数字化技术,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正在悄然离去,更多“80后”“90后”“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农人成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文/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晓飞 叶锐 程秀娟)

0
上一篇: 点点甘霖 遍地生“金”
下一篇:河北保定提升热线办理质效和群众满意度纵深推进接诉即办改革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