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火车头奖章”、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陕西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22年陕西省“劳动模范”……走进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新运公司”)“郝铎劳模创新工作室”里,数十项奖牌、奖章、证书诉说着这位高铁铺架队长的过往,也记录着这位“硬核”工匠14年的初心和坚守。
作为新运公司的一名高铁铺架队队长,从2008年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先后参加京沪高铁、郑西客专、西宝客专、银西铁路、郑阜铁路等10余条高铁建设,5次刷新高铁铺架全国新纪录,参与完成超过10830孔箱梁架设任务;提炼总结的“郝氏作业法”使国内900吨箱梁架设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2500余万元; “6环节42字箱梁架设办法”和“备架箱梁梁缝预匹配法”,确保了架设质量和安全,为世界高铁桥梁架设提供了“中国标准”和“中国速度”。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我始终想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的火车跑的更快一些,虽然14年里有苦也有泪,但是看着一条条高铁开通,人们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我所有的牺牲和付出都值得。”谈及自己这14年的工作经历,郝铎说道。
以创新刷新“中国速度”
“看到那个长72米、宽12米、高12.638米的‘钢铁怪兽’矗立在桥墩上,除了震撼还有激动,于是开始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操控这个机器。” 回想第一次看到900吨架桥机,郝铎还是有些兴奋。
郝铎在施工现场 供图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如何让“钢铁怪兽”成为自己未来工作的“好伙伴”,郝铎从抄写机器说明书到上手拆卸零部件,硬是将64个轮子自重255吨的运梁车、自重560吨的架桥机、载重900吨的提梁机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全部牢记于心。
“老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上手一练。高铁桥梁架设,其实是一项有很高技术含量的‘粗笨活’,了解每一个结构件作用、每一处结构件如何受力,几个结构件组装起来又是怎样的效果,就能更熟练地进行操作。这样我们从每一个工序、每一项操作去提高速度,才能确保高铁施工的‘中国速度’不断提高。”郝铎说。
2010年西宝客专施工中,他改进“吊具安装”操作环节,将原先需要五六分钟的时间提高到24秒,将原先架设一孔箱梁需要6小时以上缩短至4小时内,功效提高了三分之一,最终实现单机、单班11小时50分钟架设4孔箱梁的高产记录。
兰新第二双线施工中,他带领工友在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中徒手完成运梁车主油泵更换,确保整个班组在极寒天气条件下仅用17天,便安全顺利完成最后14孔900吨箱梁架设任务。
银西高铁银吴项目,他带领团队在两个月内取得双机月架180孔以上的好成绩,并一举创造单机月架箱梁148孔新纪录。
郑阜高铁项目,作为架梁现场负责人,他助力项目创下单机双班架梁151孔新纪录。而后他担任铺轨队队长,首铺后第5天便创下单日7公里铺轨记录,随后又创下单日11公里新纪录。
通过业务的熟练和施工技术的改进,郝铎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同时不断提高功效,不断刷新施工记录。
以一技之长助中国强
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写入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里,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精益求精成为全社会兴起的新风尚。
对此,郝铎认为工匠精神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一样,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开放的每个时期,并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被赋予更多内涵。
为使郝铎精神更好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新运公司与2016年成立“郝铎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至今,取得如制作加装架桥机纵移过跨限位急停,运梁车对位限位急停装置;研究制作粒料道床夯拍装置,用机械代替人工,提高了粒料道床整体质量和外观标准;研究制作导梁无支腿横移装置等9项成果,参建的西宝客专咸阳西特大桥项目,更是荣获 2016-2017 国家优质工程奖。
郝铎(左三)和同事们规划工作 摄影 杨智友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像郝铎这样的好青年、好劳模,是我们公司全体学习的榜样,也是一线工人们的领军人物。现在在‘郝铎劳模创新工作室’里,员工广泛参与,围绕企业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发挥团队优势,产学研相结合,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新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高虎军说。
除了做好高铁铺架施工技术的革新和推广,努力让“中国高铁”名片在世界更响亮外,郝铎更希望点燃更多年轻人学技能、钻研技能的热情,推动技能人才大发展、职业技能事业大发展,以此激发全社会更加尊重技能人才、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作为陕西省青联委员,郝铎和17名优秀青年在去年策划组建了宣讲团,发起陕西省青联‘青年榜样说’系列宣讲活动走进陕西各大技工院校,累计超1000名青年学子现场参与,数万名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活动获得了共青团中央领导的关注和认可。
“我希望通过每一次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一线技能人才的专业与敬业,了解我们国家现在推动技能人才大发展、职业技能事业大发展的规划。希望还在学习的学子做好自己的学业规划,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子做好职业规划,激励他们去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说起自己策划宣讲活动的初衷时,郝铎说。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14年时间里奋勇探索高铁铺架科技创新的郝铎,用汗水和青春追逐梦想,实现了从“业务小白”到“硬核工匠”的华丽转身,在中国高铁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他和同事们正以击楫中流的时代担当,继续奋力奔跑在星夜兼程的强国征途上……
图、文/中铁一局新运公司 付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