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河北省保定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雄保一体化建设发展”情况进行发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保障雄安新区,是保定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截至目前,保定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707项,总投资6833亿元。北京京车智造满城基地、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农大(涿州)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五矿涿州科技产业园、中创燕园LED关键装备生产线、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重点项目和承接平台顺利落地,成效显著。
2023年,保定聚焦服务北京、联动雄安,打造“7+5+N”系列保定场景,着眼于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一个高品质、有韧性的现代化新保定,主要从七个方面重点推动:
一是推动协同创新一体化,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引领区。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北京创新资源集聚的先发优势,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中科协等创新“发动机”和其他京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深化合作,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推动形成“京津研发、保定转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二是推动产业联动一体化,加快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大市场。瞄准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高精尖产业,以承接央企、京企制造板块布局为重点,发挥好土地、人力、区位等比较优势,精准实施产研对接、产融对接、产需对接,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必选地。
三是推动生态建设一体化,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积极创建气候投融资试点,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白洋淀上游流域生态治理和保护,开展大规模国土空间绿化工程。
四是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京津冀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尤其是在医疗合作上,大力推进国际医疗基地建设,打造北京医疗资源疏解的“微中心”。在保定东部高铁片区范围内,谋划7500亩集中承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疗基地,目前已引入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保定医院4家医院,其中,总投资26.3亿元的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总投资31.38亿元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投运使用,总投资38亿元的北大肿瘤医院保定医院项目已于今天上午开工建设。
五是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从抓牢“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入手,优化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充分发挥央企资金和运营优势,全力实施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力争2024年全部完成,努力把最好的房子、最好的环境、最好的配套服务交给人民群众,打造优美靓丽的新保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围绕“三环一带”,创建200个以上省级美丽乡村,50个左右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打造“我在保定有院子”“保定有个小院在等你”等新场景,撬动乡村振兴新支点。
六是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加快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高地。全面对标北京优化营商环境5.0系列措施,学习借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先进经验,持续深化“12345”接诉即办、县(市、区)委书记动态考核月点评等制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结合“万人助万企”行动,突出精准施策,为企业想办法、解难题、促发展,打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七是推动社会治理一体化,加快建设平安保定、法治保定。坚决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围绕北京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织密筑牢环京防线,加强对途经我市的“水电路油气缆”等关系北京国计民生的重要通道保护工作,做到重要通道管线绝对安全。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 编辑/张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