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新农人玩转“新农具”

2024-04-1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轰隆隆,轰隆隆……”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德化镇窝拖村的山地里,祁家明正驾驶着“铁牛”进行深耕作业,机器过处,一群白鹭就跟在后面啄食被翻出来的虫子……

祁家明开着“铁牛”上坡下地。摄/顾茜

“祁师傅,什么时候才轮到给我家犁地,我都预约了好几天啦!”看到祁家明,窝拖村村民向云军赶紧跑过去询问。“明天,我明天一定给你家全部犁完,放心吧!”祁家明是宁洱县德化镇综合服务合作社的一名农机手,自从合作社购置这台“大铁牛”后,他便成了这个大家伙的主人。

“现在的年轻人都想着往城里走,但我就想在老家,干出个样子来!”谈起的未来规划,祁家明表示,想在机械化农业方面有所作为,能够带着乡亲们一起增收致富。

旋耕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这些在别人眼里笨重的机器,在祁家明手上都成了驰骋田间的“玩具”。

祁家明对无人植保机进行保养。摄/顾茜

看到祁家明开着“铁牛”上坡下地,开着“飞机”穿越田野,有些村民也来了兴趣,大家都想一起学。祁家明趁机号召返乡务工人员加入合作社,教他们学习农机操作技术,目前已经培养了2名农机操作能手,共同为村民提供耕整地和植保机械化管理服务。

今年春耕以来,祁家明带领农机小分队已服务耕整地农田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惠及90余户农户。此外,农机服务业务面不断增加,除了烟田,粮食和蔬菜的耕整地、植保服务活也接,推动了合作社多元化经营发展。

祁家明感激地说:“现在政策很好,这台拖拉机花了18万多,烟草部门就给补贴了50%,大大减轻了我们合作社的资金压力,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有了烟草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后我们搞农业更有信心了。”

“一台机器一天能耕20多亩,大大提高了效率,我们也从低效率劳作中解脱了出来,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特色产业。”窝拖村村民李文忠对合作社的农机服务赞不绝口。

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越来越多像祁家明这样的“新农人”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成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崭新力量。

(文/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顾茜 黄艳)

0
上一篇: “安全绿灯”护航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