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儿,上周拍的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8.4万多次啦!今天我们把家里的人工菌、野生菌、苹果、果干都摆出来,我们再拍一条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家的商品!”说话的人叫杨银东,家住云南省剑川县马登镇玉龙村,30出头的他已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产业大王”了。
而要说起这“产业大王”之路,就要追溯到2017年那个春节,远在浙江打工的杨银东和妻子李秋菊回家过年,一年没见父母的孩子步履蹒跚跑到近前:“阿爸阿妈这次你们回来能不能别走了?”
夜里,望着孩子熟睡的脸庞,夫妻两一度相顾无言,却又近乎异口同声地说:“要不咱别出去了。”翌日清晨,杨银东起了个大早来到田里告诉了父亲这个决定。父亲望了望周围的土地回应道:“留下来也好哇,看看脚下的这些土地,家里还有个铺子,只要肯干,照样把日子过红火咯!”就这样,杨银东在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双菌”结合 开创产业路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耕田归来的杨银东顾不得片刻停歇,纵身跃下拖拉机,猫着身子一个顺步溜进了栽培羊肚菌的拱棚里。野生羊肚菌的发生条件十分苛刻,对气温、湿度、土壤、光照等多项自然条件极其敏感,营养价值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近些年,剑川县人工培植羊肚菌逐渐普及,杨银东果断跟进投资,头两年种植了八亩,奈何收成不佳,亏了几万块。
2024年开春,杨银东及时调整思路,减少种植面积转而追求“精耕细作”,土壤整备、温湿度监测、菌棚的透光管理……面对初露菌头长势喜人的“黑伞伞”,杨银东的脸上已经可以遇见丰收的喜悦:“前两年还是着急了些,看来慢工才能出细活呢!”
杨银东查看羊肚菌长势。摄/堵晓晖
除了人工菌,马登镇的自然条件也十分适宜各类野生菌的生长,黄牛肝、见手青、鸡枞菌……每每夏秋时节的清晨都是遍地珍馐。
俗话说靠山吃山,以往村民们日出而作上山采菌,正午顶着烈阳去集市上售卖,往往日落而归,由于销售渠道的不确定,菌的价格也波动较大。
杨银东看见了野生菌在省城昆明市场销售与村民们一手销售的巨大差价,于是到昆明联系好买家,在各村设立收购点,村民们从山上采回来便可直接到收购点销售,最后统一收购分类分级后发往昆明。
“以前自己找菌子自己卖,那些杂菌或者品质差些的菌较难出手且价格也不高,这几年统一卖给杨银东家,统统照单全收,价格稳定收入有保障不说,还省了自己去卖的时间哩!”村民们谈及菌子生意,都毫不吝啬对杨银东的称赞。
“新老”交替 产业焕新颜
除了菌子产业,杨银东还在自家的老本行上下功夫。马登镇属于南温带和中温带高寒气候,昼夜温差大,有着多年的苹果种植历史。杨银东家也有20多亩的苹果园,但他发现近年来随着周边苹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种植的红富士等品种利润空间也随之压缩,且由于该品种存储期较短,每年还有一些储存的损耗。
剑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客户经理帮助杨银东联系上了昭通市昭阳区荣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从昭通引进了较早熟的“红露”和较晚熟的“瑞雪”等新品种。同时他还在果园里饲养了8箱蜜蜂,不仅每年可以采割两次原生态蜂蜜,也促进了苹果花的授粉。
杨银东给苹果树剪枝。摄/堵晓晖
“新老品种苹果成熟时间区隔开来,我们也有时间对它们分别进行更精细的管理,各个品种的质量也更有保障了。”杨银东妻子说,“起初我给在浙江的同事寄了一些苹果,深得他们的喜爱,现在我们家的苹果绝大多数都自己打包好邮寄销往浙江、广东去了。”
为使美味常驻,杨银东在家里建立了冷库和烤房。春夏两季主要用于羊肚菌及其他菌种初加工,烘干后的菌可以储藏一到两年,冷冻起来的可以保障其口感和鲜度。到了秋冬季节,则将一部分苹果制作成果干,冷库保存的苹果也可以延长销售周期。
除此之外,杨银东还参与了全县电子商务服务站的建设,除了自己家产品的收发,还承担着“村际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重任。平日百货销售、快递打包收发,铺子里人来人往如小型集市般好不“热闹”。
2023年,在剑川县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杨银东夫妇加宽了铺门宽度,预留过道,加装仓储隔断,合理分离了各功能区,“小集市”逐渐变得井井有条。同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店还安装了“云香印象”扫码收银系统,用于管理店铺内百货,大大节省了百货进销存管理的时间和精力。
“有一天家里正在制作果干,我顺手拍了一条短视频发布到抖音上,没想到一时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该条短视频累计播放量已达8万多次。我准备摸索着搞一下直播,开个线上店铺,和周围的果农谈谈合作扩大果干的产量,把我们马登的苹果产品销往更多的地方!”杨银东说起这次无意间打开的商机,眼里尽是对来年满满的信心与干劲。
转眼夫妻俩回到家乡也已经七年有余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换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回忆起过往岁月,杨银东感慨道:“家人的陪伴给了我不竭的动力,更是我最大的幸福源泉,只要勤劳肯干、家人齐心,这好日子啊一点儿也不用愁!”
(文/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堵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