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洱海边的“兴农人”丨90后彝族姑娘:从“开路者”到“带路人”

2024-05-16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现在的打竹村,村庄美了,产业旺了,旧貌换新颜。”沿着彝族姑娘左大凤手指的方向望去,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外墙上绘制了彝族特色壁画,观光长廊、打歌场干净整洁,放眼之处,全是这个小彝村的崭新面貌。

打竹村,是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永建镇永安村委会的一个彝族聚居村,曾一度是巍山县的兜底贫困村。自实施脱贫攻坚后直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永安村委会围绕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不断探索以华山松、泡核桃、烤烟种植、庭院农场为主的多元经济产业。但四面环山的地势同时带来了山区供水保水的难题,为切实保障生产和灌溉用水,巍山县烟草专卖局为村民提供了抽水引水管道,根据地势和耕地情况帮助村民合理规划了引水源,同时引导村民把各家各户的分散山地相互整合,充分利用起来,形成连片规模种植。目前,打竹村已逐渐形成了“户户有种植、家家搞养殖”的产业模式,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基础,人才支撑亦是关键。

近几年,一批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把手机作为新农具、直播作为新农活,不断催生出新业态,为乡亲们寻找出更多的致富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逐梦山野的90后彝族姑娘左大凤就是其中一员。

2011年中专毕业后,左大凤一直在浙江嘉兴自主创业,返乡前正和团队伙伴从事新媒体招商和社区团购项目。2022年年初,左大凤被父亲的一通电话召回了家乡。“乡土情结和乡愁情怀难以割舍,父母年纪大了,也不想聚少离多。”左大凤直言。

回村后,帮助家里人干农活之余,左大凤注册了抖音账号——“左左”,开始拍摄“左左的大理彝族小镇生活”为主题的创意短视频,凭借质朴自然的拍摄风格,吸引了不少粉丝。谈起拍摄的初衷,左左笑着说,“年轻人都不会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方式。记录是为了把眼前的生活更好地变成向往的生活”。

左大凤正在拍摄彝村生活短视频。图/左大凤

2022年10月,核桃成熟上市季节到了,打竹村的核桃已全部下树。但由于核桃价格逐渐下滑,上一年的收购商减少了订单,村里部分核桃滞销了。

为帮助村民打开销路,左大凤打算试试直播带货。凭借着从事新媒体招商和社区团购的经验,左大凤把家里布置为直播间,有条不紊地支起支架,对手机设备、光源进行调整,开始上架商品链接。“核桃珍果,果中之王。这是我们打竹村的生态农产品——泡核桃,个大皮薄,可以生食、炒食……”回忆起自己的初次表现和开场白,左左说当时表现力不够,有点紧张。但3小时收获26个订单的小成绩,还是大大增加了她的底气。直播之余,左大凤同步拍摄了一些记录打竹村风光、村民劳作生活的系列短视频,配合她的唠嗑式接地气直播,直播间每场观看人数能稳定在百人。

核桃订单也源源不断,从每日的十几单逐步增长至百单。左大凤在村里组建了小团队,专门负责核桃打包、发货、客服、售后,自己负责文案、剪辑、拍摄,同时指导村民严格挑拣果子,确保核桃品控。一个多月的时间,打竹村的核桃通过直播间销往了全国各地,销量达50多吨,复购率达25%,实现村民收入近60多万元。

初次试水成功,让左大凤看到了网络直播、电商销售的市场和方向。从2022年1月起陆续发布的“柴火罗锅饭”“彝家民族服饰变装”“彝村火把节”等短视频总播放量也累积近千万,让这个“久居深山无人识”的彝族小村开始“出圈”,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前来采风观光。腊肉、野柿子、干核桃等多种产品不断摆进直播间,为这些生态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

“村民很省心,只需把自家的农产品根据订单数量交给左左,后续的出货售后都由她负责对接,大家也不用为了卖货发愁。”永安村委会村主任苴有香对左大凤的“直播带货”方式赞不绝口。

2023年7月,左大凤正式成立了云南和逸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组建了自己的新媒体小团队,主打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和短视频宣传制作。“我们目前的主项目是‘云柠青青’香水柠檬品牌,主要推广销售巍山县青华、马鞍山、五印、牛街、紫金沿江五乡的香水柠檬片。11月开售以来已创收近30万元,希望能通过直播、电商销售渠道合作等方式把家乡的农副产品带出大山,带动更多的当地群众增收。”左大凤介绍。

左大凤香水柠檬采摘现场直播。图/左大凤

广袤乡村大有可为。对于未来的规划,左大凤打算继续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团队,植根于乡村,创业于田间地头,迸发出更多的兴农新活力。

(文/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彭艳敏)

0
上一篇: 颗颗“小灯笼”,照亮边陲小村致富路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