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普洱:腾挪土地追气候 早春玉米助增收

2024-06-0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近日,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勐班乡安乐村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鲜食玉米。村民付天琴一边把采摘好的玉米装车,一边指挥其他人快速装框。

240603-1.png

鲜食玉米装袋。摄/李咏睿

由于景谷县勐班乡光热资源优越,气候适宜,这里生长的反季鲜食玉米品质高、产量大,每到采收时节,鲜食玉米种植户不用出村,就会有收购商前来收购,然后销往全国各地。

“鲜食玉米的种植周期比较短,种植管理技术难度不高,一般4个月左右就可以采摘,收入也比大春玉米高。”付天琴说,“今年我种了7亩,平均亩产1吨左右,刨除肥料、种子、人工等成本外,一亩收益大概有1200~1500元。卖完预计可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

240603-2.png

鲜食玉米装车待运。摄/李咏睿

“今年的鲜食玉米种植一共覆盖勐班乡4个坝区村,我今年刚开始尝试种植鲜食玉米,目前种植的品种是‘太阳花10号’,这种品种的玉米含糖量高,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勐班乡致富带头人李贵超说。

李贵超于2011年在勐班乡成立景谷江鸿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加持和人员汇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大家不再“单打独斗”,吸引了近500户村民积极加入。2022年,李贵超带动勐班乡发展玉米种植,走出一条增收“黄金路”。

240603-3.png

农户采摘鲜食玉米。摄/李咏睿

“一开始搞种植的时候我们心里也没底,景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勐班烟站站长曾超帮我们分析了我们村所在地温光水热资源丰富,适宜轮作早春玉米等反季作物。针对种植地块选择和种植技术要点又给我们进行了指导,大家心里这才有了底。”李贵超说。

“这片土地原来年年连作单一作物,土壤结构容易发生变化、理化性质也容易受到破坏,会造成病虫害加重、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现在我们利用冬季土地闲置空档期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其他作物,通过经粮轮作模式,不仅改良了土壤,还额外增加了农民收益。”景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杨应伟介说。

240603-4.png

集中连片玉米地。摄/李咏睿

近年来,勐班乡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推广良种种植,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复种、套种指数,提高土地产出率。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实现助农增收。

2024年,勐班乡坝区计划种植玉米6400亩,目前已种植2000亩,其中鲜食玉米约800亩,预估产值600万元。下一步,勐班乡将积极探索“鲜食玉米+”新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一条绿色健康、土地增质、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粮道”。(文/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李炎芸)


0
上一篇: 云南丽江:产业转换焕活土地 “三涨”迎来“莓”好生活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