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万物葱郁。一片二十余亩的百香果长势良好,满园的果子个头圆润饱满,色泽鲜艳,一排排、一串串挂在枝头,挤得热闹,绿得青翠。错落有致的墒沟里散落着一层已经焉萎的枝叶,果农余秀莲正手持剪刀,领着三五个工人熟练地修剪着枝叶。
余秀莲正在给百香果修枝剪叶。摄/李兴娟
今年46岁的余秀莲,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新现镇马汗田村。2010年,余秀莲夫妇流转了10余亩土地,加上自家的七八亩地,尝试着种植百香果。
头几年,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加上干旱或病虫害,百香果成活率还不到百分之六十。几年下来,余秀莲夫妇不仅没能赚到钱,反倒欠下了近十万元的债。
2013年,事情有了转机。屏边县烟草专卖局按照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挂钩帮扶新现镇马汗田村。当年,屏边县烟草专卖局为马汗田村捐赠了35万元用于水渠建设项目帮扶资金,修建了一条长约6.8公里的水渠,可覆盖全村八成的农田。
修缮后的河道。摄/李兴娟
“有了水渠,我们直接用水泵引水到地里浇水,省时又省力。”余秀莲说。水渠建成后,余秀莲夫妇的百香果每年成活率基本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余秀莲夫妇对百香果什么时候疏花疏果,什么时候追肥浇水,哪种病虫害需要什么药喷洒都越来越熟悉,他们渐渐成了村里种植百香果的“土专家”。
“见到余秀莲家摘百香果收成还不错,2016年我也试着种了8亩。遇到不懂的就问他们,他们两口子都会热心帮我们解决。”村民张玉强说。在余秀莲夫妇的带动下,目前,马汗田村共有7户村民种植了近百亩百香果。
马汗田村种植的百香果。摄/李兴娟
“去年差不多卖到十七八块一公斤,除去人工和成本,一亩能净赚三四千块。今年虽然前期干旱严重,但是我家地里灌溉充足,果子长势还是很不错的,个头也比较大,再过个把月就可以上市了,瞅着能卖个好价钱。”余秀莲边给百香果修理枝叶边说道。
(文/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烟草专卖局 李兴娟 吴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