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起金兰和丈夫骑上小三轮来到桑田里准备采摘当天的第一批桑叶。虽然每天采摘桑叶要往返两次有些劳累,但老两口深知,要想蚕茧厚重产量高,蚕儿喂食一定要有保障,所以他们每天重复同样的事仍然乐此不疲。
起金兰采摘桑叶。摄/亢棋
起金兰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格红村旧房子组的一位普通农民。在村里开了一间小商店,2019年以前,小商店是一家5口人的经济来源,没有读过几年书的起金兰没有什么经营经验,只能勉强糊口,维持一家子的生计。
2019年以来,当地烟草部门的客户经理来到起金兰的商店,帮助她优化店铺经营环境,提升店面整体形象。小商店的收入有所提高,让一家人的开支有了“兜底”保障,起金兰才敢开辟增收“新路子”。
彼时,其他村组有农户开始发展蚕桑产业,她跟着势头,也尝试着种桑养蚕。
“今年的第二批蚕茧被交售收入了36000多元。我们共15亩土地栽桑,养14张蚕;1公斤蚕茧可卖66元多点,一年可卖5季蚕茧,能增收15万元左右。”起金兰说。
据了解,格红村委会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桑苗蚕种补助政策,蚕桑站还有专门的辅导员包组指导,在养蚕上提供技术支持。从通风、降温变化等多方面为蚕农送去技术指导,让蚕农吃下“定心丸”。蚕农合作社还会定期召集农户到村委会开培训会,对小蚕共育、养殖、蚕病防控等蚕桑实用技术进行讲解传授。
目前,格红村像起金兰一样从事蚕桑产业的农户有400多户。今年上半年桑蚕丰收,极大提振了农户们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我每天的任务就是专门给蚕喂食、消毒。”起金兰说,“想要养好蚕,要给蚕宝宝喂饱,特别是蚕进入了四眠期,食量增大,一天至少要采摘两车新鲜桑叶。还要把控好温度、湿度及病虫的干扰。”
为了帮助更多的群众栽好桑、养好蚕、做好新蚕农的“传帮带”,起金兰乐意把自己积累的多年经验与同村邻居分享交流。经她指点,作为新蚕农的弟弟也学会了种桑养蚕的基本技术,鲜茧产量不断提升,鲜茧质量越来越好。看着兄弟家日子越过越好,起金兰心里感到特别欣慰。
据介绍,去年起金兰家通过种桑养蚕、种草莓、种板栗等多元产业及杂货铺综合收入,年收入超过了20万元。“明年我准备流转土地,扩栽到20亩。”起金兰说。
(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亢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