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红河:橡树林下新“丰”景

2024-09-2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县金水河镇金水河村,一排排橡胶树整齐地矗立在山坡上。清晨,橡胶树林中,闭雁华熟练地割开树皮,顺着割开的凹槽,乳白色的胶液缓缓滴入放置于下方的胶碗中。

割胶季节,闭雁华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赶到橡胶林割胶,4个小时割完大概三百株橡胶树,休息至下午再回林中收胶,尔后拉至胶厂售卖。

早年,闭雁华和丈夫刀洪兵一同前往上海打工,闯荡了好几年却所获寥寥,在父亲的劝说下他们返回家乡做起了割胶的农活。“之前橡胶价格大概在二、三十元一斤,我家300多株橡胶树每次能产120多公斤橡胶,一般间隔五天就可以割一次,算下来收入比打工要好点。”闭雁华说。

闭雁华的橡胶林一隅。摄/马绍杰

得益于独特优渥的热带气候条件,金水河镇金水河村一带的橡胶林长势良好、产胶质量高,稳定的橡胶价格让很多村民都加入到橡胶这一产业中来。

从打工人到乡野农村的割胶工,一开始,闭雁华有些生疏。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很快掌握了割胶技术,和丈夫一起管理这片橡胶林。

几年来的艰辛付出,让闭雁华有了一些积蓄。2013年,正当她准备投资扩种的时候,天然橡胶价格开始大幅跌落,从最高三十元一斤降至五元多一斤。低迷的价格让很多胶农不得不丢下割刀外出打工,闭雁华则成了村里为数不多仍在坚持割胶的农户。

闭雁华正在割胶。摄/马绍杰

割胶收入减少,闭雁华把家中一楼改造成一间杂货店以补贴家用。开店初期,由于缺乏经营经验,小店生意一直冷冷清清,金平县烟草专卖局的片区客户经理在得知情况后便加强走访服务,帮助其引进了现代终端系统管理店铺,在店面货品陈列、销售拓展等方面全面升级。

在客户经理的建议下,闭雁华尝试“同村服务、送货上门”的经营方式,同时加入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代理了快递收发,以此吸引并稳住了不少客源。

小店稳定的收入让闭雁华又有了条件重拾旧业。2022年,她看到胶价出现回暖势头后,便从另一个老乡手中接下了目前这片橡胶林,并在林下散养起了土鸡。“种了橡胶,林地就很难再栽种其他东西了,之前看网上说可以散养土鸡,鸡粪还正好可以当肥料。”闭雁华解释道。

去年,闭雁华前前后后散养了一百多只土鸡,加上11亩橡胶林割胶的纯收入就超过了6万元。

闭雁华在店里整理货柜。摄/马绍杰

“趁这几年胶价回升,想多种些橡胶树,然后逐渐扩大林下养鸡规模,再种点食用菌。”谈起未来的打算,闭雁华如是说。

(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 马绍杰)

0
上一篇: 云南红河:他期村的农具改造“达人”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