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可谓古人端牢“饭碗”的智慧所在,现如今,如何最大化利用秋冬季节的土地资源丰富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已然成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地方党委政府联合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立足资源优势,秉持“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的原则,精心谋划冬农开发种植计划,确保土地不闲置,人力不空耗,种植不断档,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烟后蚕豆田间管理。摄/张映堂
时下,行走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振太镇太和村,一条条笔直的机耕路穿插在田地之间,道路两旁,属覆膜的烟后蚕豆最为惹人注目,田垄“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嫩绿的豆苗从小孔中探出脑袋张望着周围“同伴”,村民们穿梭其间,或掏苗,或浇水,或除草,一派农忙的景象。
吴勇是太和村第一批种植烟后蚕豆的大户,目前种植蚕豆200多亩,产量产值逐年提升。“此片田地原为烤烟种植区,秋收后,我在振太镇烟叶站的建议和帮助下及时流转了村民的闲置土地,抢抓农时种植蚕豆。预计亩产1.5吨左右,价格能卖到7元左右一公斤,每亩收入不低于8000元,收益很可观。”
镇沅县烟草专卖局生产副经理查正权说:“以前每到秋冬季大部分良田就会沦为‘闲田’,随着我们粮烟协同模式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利用冬季闲田种植水晶豌豆、蚕豆、玉米等烟后作物,发展适销对路品种,形成了‘农业企业+合作社+烟农’的生产模式,带动了周边400余户农户就近就地就业,走出了一条特色的产业增收之路。”
周边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摄/张映堂
“我就是太和村的村民,这块地是我家烤烟采收后租出去的。我每天来这里打工干些轻巧活计,每天挣100多元,既赚了钱,又学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正在铺设地膜的吴健乐呵呵地说。租地老板与村民们签订了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还雇佣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了互利共赢。
据了解,振太镇今年种植烟后蚕豆1200余亩,冬农产业让群众尝到了甜头,也是镇沅县冬农产业兴旺的缩影。2024年,镇沅县冬季农业开发面积5万亩,其中玉米3万亩,蚕豆0.58万亩,大豆0.22万亩,小麦1.2万亩,预计产量3.3万吨。镇沅县冬季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农户鼓起“钱袋子”增添了新途径,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朱浩南 张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