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普洱:“一地双收”提质效 增收致富助振兴

2024-10-1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金秋送爽之际,对于辛勤耕耘的烟农们而言,正是硕果累累与新季播种并存的黄金时期。云南省镇沅县西部的勐大镇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肥沃的土地资源为荷兰豆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摇篮。

勐大镇南康村烟后油豆种植连片。摄/周启磊

往年采收完就陆续冷清下来的烟田,如今却遍布着在地里忙着管理烟后作物的身影,种植户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烟叶采收后我就开始种植烟后作物了,种有玉米、荷兰豆、油菜等。”说到烟后作物,勐大镇文况村种植大户陈绍孝打开了话匣子。“早些年烟叶交售完地就撂了荒,没有建立起尝试烟后作物的意识。近两年在我们当地烟草部门的动员宣传和技术指导下,我家60亩烤烟地全部种上了烟后作物,其中属成本低、周期短、回报高的荷兰豆的种植面积最大,有20亩,每年收入在20万左右。”

陈绍孝(左)与技术员一同查看烟后荷兰豆长势。摄/周启磊

烤烟与荷兰豆作为四时流转中具有鲜明季节性的作物,通过经粮轮作方式巧妙地实现交替种植,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显著提升土地利用率,深受当地烟农的欢迎。种植户们烟田的烟叶采收一结束,就一边忙着进行烟叶烘烤,一边忙着协调工人清理烟田,借着地力种下了豆种,等烟叶交售完,豆苗已经齐膝了。

合作社技术员在田间开展冬农技术培训。摄/黄帅

近年来,为提升烟农收入,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依托“粮烟双优”循环发展策略,结合地域特色,逐步推广“粮烟”轮作模式。具体包括“烟+荷兰豆”、“烟+玉米”以及“烟叶+油菜”等多种组合,构建粮烟深度融合的新平台,保障了“米袋子”的稳定供应,充实了“钱袋子”。

据勐大镇烟叶站负责人李学勇介绍说:“‘粮烟’模式在减轻病虫害、充分利用烟后的余肥、降低种植成本、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优化土质等方面表现优异。它既可避免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被过度消耗而退化,又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推动农业增产增收。”

勐大镇文来村烟后玉米长势情况。摄/周启磊

为推动烟后作物种植工作,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推广适应当地条件且具有较短生育期、较强抗逆性的作物品种,以提升土地复种效率。在此过程中,积极与合作社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实地授课活动,解决种植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从而增强种植户烟后作物种植的积极性。

勐大镇勐统村烟后蚕豆种植连片。摄/周启磊

据悉,2024年勐大镇共种植烟后玉米11000亩、烟后水晶豌豆种植2600亩、烟后荷兰豆种植360亩、烟后菜蚕豆种植3400亩烟后油菜种植3600亩烟后油豆种植800亩,正在朝着人勤地不闲,沃土能生金的目标大踏步前进,拓宽了当地种植户的增收渠道,为大家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如今的镇沅县勐大镇,产业融合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下一步,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将立足实际,充分挖掘烟区生态资源优势,持续加大烟水、烟路和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帮助烟农培育适销对路的烟后作物,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综合效益,书写产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文/镇沅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朱浩南 周启磊)

0
上一篇: 陕西麟游:集体农场“金钥匙”开启群众共富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