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浏览文章

云南开远:乡村振兴 “葡”写新篇

2024-10-1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十月秋意浓,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社区高效现代农业园区,在一处葡萄大棚内,葡萄叶和枝蔓蓬勃地生长着,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缀满枝头,一颗颗果粒紧实饱满、色泽莹润,散发出诱人的香甜味。

“这个品种名叫阳光玫瑰。我们这里的温湿度适合葡萄生长。”基地工作人员刘翠红表示,阳光玫瑰以外观晶莹剔透、果肉鲜脆多汁、口感清甜幽香的特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园内主要种有30亩夏黑和120亩阳光玫瑰,都已陆续成熟,今年园内总产量预估在160吨左右,整个采摘期将持续半年。

今年44岁的刘翠红,家住开远羊街乡马桑箐村委会黑那村,到葡萄生产基地打工已有3年。她目前是葡萄园技术最娴熟的工人之一。

刘翠红给阳光玫瑰葡萄疏果。摄/潘柯全

2002年,刘翠红与丈夫结婚后,小两口从大家庭分家独立过日子,因耕地不多,小家庭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以前的黑泥地坝区长年缺水,群众的经济收入仅仅依靠种植单一的经济作物,有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越来越多。那些年,村民们收入较少,生活水平不高。

自2005年起,开远市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支持下,陆续投入资金,在羊街乡修建了775口地边小水窖,铺建管网1400多米,挖掘沟渠1850多米,并修建了红地水库、期不底水库,有效改善了村里的种植条件。

“葡萄能有这样的长势,离不开这些完善的水利设施。”刘翠红边查看葡萄的长势边说。

特别是遍地分布小水窖,发挥着平时蓄水、旱时浇地的功能,合作社在葡萄园铺设了滴灌设施,在天干少雨时为葡萄的生长提供水源保障。

黑泥地社区的葡萄种植大棚。摄/潘柯全

如今,“阳光玫瑰”已完全适应了当地气候,吸收着阳光,沉淀出糖分,生成品种独有的玫瑰香味。

这几年,黑泥地社区按照农户出地、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公司进行运作的方法,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葡萄产业新路子,在病虫害防治、葡萄架搭设以及施肥、种植花果等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子。

“阳光玫瑰”在市场上的不断拓展,使周边的村民看到了前景,很多村民来到基地,边打工边学习种植技术。目前基地已辐射到周边许多村子,除了像刘翠红的固定员工外,每年的采收季,当地村民都到基地里来打工。

“种这样的葡萄可不比在家种地。”刘翠红说,虽然对技术的要求高,但每年在葡萄园打工有5万多元报酬,除此之外还能学到技术,好多年轻人都返乡发展,现在村里越来越热闹。这几年下来,靠着这份收入,她在村里盖了小楼房,一家人日子越过越舒心。

(文/郑义 潘柯全 程磊)

0
上一篇: 云南曲靖:“绿色电站”助烤 节能降本增效
下一篇:科技突围工程丨科技赋能农业机械创新 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