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普洱:秋后无闲田 复种促增收

2024-11-25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入冬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泗南江镇广丰村百亩连片的烤烟种植地再次披上了绿色“新装”,又迎来了新的生机。一垄垄田间,绿油油的玉米、苦荞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成了冬季农田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泗南江镇是墨江县海拔最低、热区资源最丰富的乡镇,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合多种作物种植。近年来,泗南江镇探索“烤烟+N”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农户开辟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增收新路径。

杨忠福是泗南江镇广丰村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烟农,也是第一批参与“烤烟+N”产业多元化发展的人。2023年,在泗南江烟站技术员的指导下,杨忠福开始尝试“烤烟+生姜+水晶豌豆”的种植模式。3月完成生姜种植,4月开始烤烟移栽,10月烤烟交售完毕后在烟地轮作种植豌豆,接着生姜采收销售,春节前后豌豆上市。一连串的农事活动,让他感到忙碌且充实。

杨忠福种植的生姜丰收在望。摄/杨恩新

“我种烤烟已经10多年了,今年种了16亩,收入还不错;另外今年种了亩10生姜,再加上烟后种植的水晶豌豆等其他农作物,今年的收入估计能达到15万元。”谈到一年的收入,杨忠福满怀喜悦地计算着他的“经济账”。

同村的李顺也高兴地说:“家里有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我们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务农。这些年来,我们夫妻俩依靠种植烤烟和烟后玉米的收入,供两个孩子读书,还在村里盖起了三层小楼、买了一辆小轿车。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日子也充满了希望。”

“烤烟+N”模式产业的发展,让曾经的秋后闲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充实了百姓的“钱袋子”。在烟地里复种水晶豌豆和蚕豆等豆科类作物,既解决了土地闲置的问题,又确保了烟农的稳定收入。

据了解,豆科类植物根系有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不仅为豆科植物提供了氮源,也可增加土壤含氮量,从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烟后作物的种植还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等。

烟后豌豆长势茂盛。摄/杨恩新

“秋后种植烟后作物模式,通过充分利用烤烟地的残留肥力和滴灌技术,既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收入,也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为下一年的烤烟生产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的有机结合。”广丰村党支部书记张荣孝介绍道。

下一步,泗南江镇将继续探索“烤烟+N”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在精细化、集成化、多元化发展上做文章,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烟农多元化增收。

(文/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恩新)

0
上一篇: 云南红河:一地双收“蕉椒”配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