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东,这批生产结束了你调下金刚石角度,修砂轮声音太大了。”
“绍东,切丝跑片了,你等会儿要调下刀门间隙。”
……
走在旬阳卷烟厂制丝车间里,总能听到“绍东”这个名字,乍看那充满稚气的脸,还以为是刚入厂的新学生,谁曾想,这位制丝车间里最年轻的修理工,是大家口中的“全能王”。
4年前,刚毕业的王绍东走进旬阳卷烟厂,成为制丝车间的一名机动工。尽管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机械自动化,但是面对生产线上大大小小的专业机器,他还是感到了紧张与局促。
“学校学的理论虽然多,但主要还是通用机械方面,对烟草设备,我了解得并不多,只能多跟老师傅学习。”每天拿着笔记本的王绍东,很快成了车间里最忙碌的人,脚踏实地、谦逊好学的他,也得到了老师傅们的赞赏与肯定。
“小王能吃苦,每次我们给他说操作要点技巧时,他都会记在本子上,下班了也不忘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老师傅们对身边有这样好学的年轻人颇感欣慰。
为了将设备“吃透”,王绍东把每一任师傅教给他的“绝活”都记在笔记本上、装在工作服的口袋里,时不时地拿出来学习。要掌握制丝车间所有生产流水线的设备使用、保养、维修,通常没有几年不行。但他在不到一年内,就掌握了车间所有机台的操作以及保养流程,并且没出现过一次差错。
每天生产结束后,王绍东都蹲在设备旁边,检查设备的皮带是否松动,观察设备的刀片是否磨损……经他的手保养的设备,总能恢复到最好的状态。
“切丝机进刀机构采用的是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只能沿着特定方向运动,否则就会被锁死。它现在竟然可以反转,肯定是有问题了,如果不及时更换,要耽误明天生产!师傅们,我刚试了好久都拆不掉,咱们可能要求助厂家了。”
“别急,你联系他们,我们再试试。”
在这次保养中,王绍东发现切丝机进刀机构异常,经过和维修师傅们的分析,再加上与厂家视频沟通,终于找到了问题原因,原来是单向离合器中的滚子磨损。
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圆满解决。缓了一口气的王绍东,在脑子里复盘整个维修过程,快速把问题要点记到自己的维修手册上,只为下次类似问题能快速高效处理。
身处生产一线,不仅要全方位了解设备的运转机制、运行原理、性能特点,还要能动手解决设备运行中的各种突发问题,这对知识的全面性和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王绍东除了日常付出更多努力,还不断参加各类技术比武锻炼自己。
“今年的操作比武大概在6月份,大家认真准备。”今年初,公司年度技能比武大赛消息一出,车间领导便开始抽调专人训练备赛,作为切丝机操作能手,王绍东进入了名单。
王绍东在训练组装推刀组件,为职工技能大赛做准备。
“45分钟、42分钟……加油,有机会进40分钟!”“刚才磨刀又浪费时间了,装卷筒部分可以更快……”经过日复一日多次训练,最终王绍东将个人训练的最好成绩提到了29分钟。
“别小看就这一分钟一分钟的提升,难着呢!既要保持准度又要保持速度,绍东这十几分钟的进步是真不容易。”
“你看娃那工作服,进车间干干净净,不到下班就浸满汗水和油污,眼看着这阵子瘦了好些斤。”师傅们满是心疼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正式比赛中,王绍东不仅获得了笔试第一名,实操模块也名列前茅。
刚取得荣誉,王绍东又得知公司要举办“四省联赛维修工比武”。他找到领导主动报名:“我想在更高的比赛中锻炼自己。”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他又投入到新的训练中。
技能的精进并没有让王绍东停下前进的脚步。4年时间里,他不断向身边人请教,研读专业书籍,提升实践技能,从一名机动工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王绍东表示,未来将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匠心之路,在助推工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挥洒热血青春。
(文、图/ 旬阳卷烟厂 刘普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