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处的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八一村,群山环抱厚重的土地,绿意盎然,一年一年不断孕育着新的希望。这里的村民带着满腔热忱,把一块块土地变成增收的“聚宝盆”,把一项项传统技艺转换成了致富的“金钥匙”。
(八一村烟农采收烟叶 图/袁观华)
金叶沃土 收获锦绣年华
八一村地处丘陵地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优质烤烟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商洛市洛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八一村的烟叶种植从传统粗放型向科学精细化全面转型,实现了品质与效益的双提升。
过去,村民种烟更多靠经验,产量和品质难保障。如今,在洛南县局(分公司)的指导下,八一村的烟农告别了“靠天吃饭”的老路子。从整地施肥到育苗移栽、再到病虫害防治,生产全程都有技术员帮忙提供科学种植方案,事无巨细地传授方法,让烟农少走弯路。
特别是洛南县局(分公司)引进了智能烤房后,烘烤环节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烘烤的模式,如今只需设置好烤房温度和湿度,就能确保烟叶烤制质量。
“以前烤烟全靠感觉,时常烤焦或者烤坏。现在有了智能烤房,省时省力,品质还稳定!”老烟农李民高兴地说,“我种烟,连带着种庄稼的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李民说,这些年眼看着村里很多家庭收入稳定增高,盖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育苗大棚内香菇丰收场景 图/袁观华)
闲棚生菌 催开致富新路
每年烟叶种植结束,育苗大棚会暂时闲置。为了提高大棚的利用率,洛南县局(分公司)积极探索,决定利用这些闲置大棚种植香菇。
香菇种植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且市场需求量大。为确保香菇种植的顺利开展,洛南县局(分公司)特地邀请了农业技术专家到村里进行培训,手把手教村民掌握菌棒制作、温湿度控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以前农闲时只能歇着,现在学了香菇种植技术,闲下来的大棚还能赚一笔收入,真是一举两得!”村民高兴地感慨。
“我们将育苗大棚改造成适合香菇生长的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并通过遮光网和喷灌系统精细管理,既不影响次年烟叶育苗,又能保证香菇品质。”技术员说,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育,第一批香菇成功上市,菌体肥厚、色泽鲜亮,不仅受到本地市场的欢迎,还通过直播平台销往外地,让闲置的土地和大棚都能“忙”起来,真正实现了农闲不“闲”。
(红仁核桃直播现场 图/袁观华)
红仁硕果 结出红火人生
深山藏清气,核桃果飘香。村里连片红仁核桃林里,一场红火的带货直播正徐徐展开。
“朋友们看看,这颗树龄700年的“中国核桃王”依旧葱郁,代表着这里是核桃的最佳适生区。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推荐的是我们的特色产品——红仁核桃,这可是这里的宝贝,全程采用无公害种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小孩吃了补脑,大人吃了养颜,希望大家喜欢……”洛南县局(分公司)技术员王亮也加入了当天的一场直播。
随着直播的深入,观众的热情被点燃,直播间的评论区不断涌现各种问题和互动留言。有询问保存方法的,有好奇是否有促销活动的,得到了一一解答后,直播间推出了限时优惠活动,又吸引了大量观众下单购买.......
“红仁核桃因其仁色鲜红、营养丰富、口感油香,在网上认可度很高,每公斤红仁核桃的平均销售价在200元以上,节日前后一次直播能卖200公斤左右。”刘亚斌介绍说,“我们惠农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保底收益’的方式,村民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于是有了全村的这1200亩红仁核桃林。”
“年纪大了,最近几年种不动烟了,我就把我的15亩地入股到合作社,每年能领到1.5万元!红仁核桃让我在家门口把钱挣了。”村民李守民自豪地说,“我呀,再也不用去西安寻活了,在家带带孙子,美得很。”
(美云秦绣直播现场 图/袁观华)
巧针细线 编织斑斓生活
八一村美云秦绣工厂内,今天的主播是绣娘王杭。
直播镜头前,有一块精心布置的展示区,背景是一排排琳琅满目的手工绣品,色彩艳丽,工艺精湛。王杭展示着手中的坐垫,详细介绍:“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推荐的是一款特别的手工绣坐垫,这款坐垫,是我们八一村绣娘用布店的剩余边角布料绣制的,每一个图案都是精心设计,寓意丰富。好看且价格实惠,大家可以下单定制……”
接着,王杭还展示了几款不同图案和颜色的手工绣品,从传统的花卉纹样到现代的几何图案,每一款都独具特色。她细致地讲解每一个图案,让观众不仅看到产品外观,更了解到产品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在洛南县农村,村民一直以来就有刺绣的习惯,但刺绣规模小、时间易间断,2009年在当地政府、妇联等单位的帮助下,“公司+基地+家庭”形式的美云秦绣工厂正式成立,不仅开展培训,还积极吸纳周边下岗女工、无业妇女、残障人士参与进来。
“以前绣品做好,销路不好,现在有了直播,不用愁销路了,网上邮寄到客户那儿,钱就转过来了。2024年通过直播的总收入约5万元。”工厂负责人说。
王杭是村里一名留守妇女,平时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她在美云秦绣工厂学习刺绣手艺后,便开始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在家中接单。“近期,我历时2个月完成了一个由350万针织成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刺绣作品,客户十分满意。我待在家里,2个月就挣了1万多元加工费。”王杭说,之前从未想过,可以“背着娃、绣着花、养活家,足不出户干出一份稳定的‘小事业’”。
正如山间的核桃树年年结果,不断更新的传统刺绣图案诉说着传承与创新,闲置育苗大棚里催生的香菇产业孕育着无限生机,而一块块烟田则为村民实现小康梦增添了最强劲的动力。
八一村的故事,是无数乡村奋斗者的真实写照,更是乡村发展新路径的缩影。春华秋实的八一村,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文/商洛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袁观华 聂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