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兴安村,映入眼帘是成片的大麦,黄绿的麦穗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与一条条白色的烤烟理墒线交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仿佛为即将到来的烟苗移栽奏响序曲。
近年来,昆明市禄劝县烟草公司积极构建粮烟协同发展产业、技术、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推广烟粮、烟杂粮等种植模式。坚持“烟田即粮田、烟农即粮农、烟机即粮机、烟技即农技”的基本思路,充分发挥烟叶产业联农带农强农功能作用,实现了“以烟稳粮、以粮促烟”的良性循环。
兴安大麦田俯瞰。摄/张柱
“三月麦苞鼓,四月烟苗壮,这块地一年要唱两出丰收戏!”站在麦田边的挂片职工韩忠发,指着田埂上的农事日历说道。针对大麦成熟期与烟苗移栽季重叠的特点,烟站制定“双抢”时间表,确保“麦田不误收、烟田不误栽”。积极动员烟农进行“抢收”大麦,5日内完成腾地,大麦收割后依托合作社的机耕队立即深翻整地,同步启动烟苗移栽,空窗期压缩至3天以内。
“起初怕种麦影响来年种烟,烟站积极沟通协调,大麦收完刚好接茬移栽烟苗!”烟农唐学芝蹲在麦田里拔草,他说:“去年我家烤烟收完种大麦,不仅能酿酒还能喂养牲畜!多一份收入,谁不高兴呢?”
针对烟后大麦种植的特殊性,烟站推出“三个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施肥:根据烟田测土配方制定施肥方案,减少化肥用量;统一还田:大麦秸秆粉碎后深翻入土,为后续烟叶种植增肥控病;统一防控:依托合作社的无人机飞防队,开展防治覆盖率100%。
兴安大麦连片大田。摄/杨亚丽
烤烟连作会使土壤酸化,病虫害增多,“玉米+大麦+烤烟”两年轮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大麦根系能分解烟茬残留病菌,玉米秸秆和麦秆还田又能增有机质。另一方面,冬闲地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一地两丰收!老烟农唐乙立连连点头:“去年烟苗移栽后病害少了一半,烟叶长得油亮!”
通过烟后大麦种植,不仅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烟田连作障碍发生率下降,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站在田埂上远眺,黄绿的麦浪与白色的墒线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禄劝县烟草公司副经理表示,下一步,撒营盘镇高安村委会将以国家局烟区产业综合体为抓手,继续深化产业综合体粮烟协同发展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奏响更加动人的丰收乐章。
(文/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杨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