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产业 >> 浏览文章

云南泸西县:多作轮番登场 上演增收“戏码”

2025-05-21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初夏,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永宁乡永宁村委会大永宁村小组,田间各类作物迎来雨季第一波甘霖,嫩绿的植株越发郁郁葱葱。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在田间地头忙着中耕管理。

“记得定期浇水,确保水分充足,下午浇水更合适。中午天热,容易伤根。”在村民张小勇的田地里,技术员仔细查看烟苗长势后提醒道。“没问题,今年地里铺了滴灌带,浇水方便得很。”张小勇回应道。

张小勇在田间忙碌。摄/杨永兴

永宁村地处坝区,水资源条件相对不错,但山区田地地形复杂,水源分布不均匀,以前工程性缺水成了村里农业发展的“绊脚石”,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村里农业发展的脚步。

2006年至今,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帮助永宁村委会建设了3个蓄水池、371个地边小水窖、5条管网、1条沟渠和128座密集烤房群。这些基础设施建成后,缩短了村民们农作物用水灌溉的时间,也降低了灌溉成本。多作物轮作已成为永宁村最普遍的种植制度。

“这片地之前种的是苦荞嘛,对地块的影响如何?”来访者看着田间零星绽放的苦荞花问道。张小勇俯下身,抓起一把掺着荞秸的土壤说:“苦荞根系固氮能力强,秸秆还田后能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比例。”去年,仅烟后苦荞一项,张小勇就增收1万元。

张小勇收获的苦荞。摄/杨永兴

说起村里的种植结构调整,张小勇印象特别深刻。2011年,在永宁烟叶工作站技术员的指导下,他和大多数乡亲们在村里尝试烟后轮作苦荞。“每吨苦荞能收益400元,秸秆粉碎当饲料,每头牛能节省200元饲料成本。最重要的是,和烤烟轮作能让青枯病发病率下降60%左右。”

在大永宁村,像张小勇这样的种植能手正带着乡亲们探索“烤烟+ N”复合种植模式。山麓间,雪莲果种植地的银黑地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半坡上,雨后冒出嫩苗的红薯田一片翠绿;村道旁,新开业的农家乐飘出荞粑粑的阵阵香气。

“以前就守着那几亩田地过日子,现在我在烟区综合体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大概能增收1万多元。”村民张春云点开手机里的销售记录,他家通过烟后作物种植和生态养殖,今年收入预计能翻一番。

张春云查看红薯长势。摄/陈泽林

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一块地能挣两份钱。2024年,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在大永宁村建设了烟区产业综合体,苦荞、玉米、红薯等轮作体系在村里进一步推广。在村种植合作社的仓库里,成袋的苦荞良种和生物有机肥码放得整整齐齐,墙上张贴的“烟+荞+菜”三年轮作规划表,清晰地标注着村里的产业布局。

如今,从传统耕作到科技兴农,从单一经营到融合发展,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今年烤烟采收工作结束后,大永宁村种植合作社带着村民们开展烟后轮作,计划种植苦荞1500亩,预计可增收200万元。“只要紧跟政策导向,土地也能成为增收致富的‘金疙瘩’。”张小勇说。(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杨永兴 陈泽林)


0
上一篇: 山西晋能勇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哨兵”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