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山西讯 2008年山西省泽州县投资1.2亿元,在丹河泽州段金村镇水北村南建设占地面积约86.07公顷、当时全国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时,为净化丹河水质,种植的约27.33公顷的芦苇,经过多年精心管护,已经实现了生态经济双赢的良好局面。
现如今,这段曾经的黑水河畔,出水口(水质)经过监测可以达到四类水,可以用于养鱼、种花。一年四季碧波荡漾,芦苇摇曳,野鸭嬉戏。每年国庆过后,还可看到芦苇收割时,忙碌的丰收景象。两台秸秆切割揉碎方草捆打捆机的共同作业之下,一人多高的芦苇被切割打碎,从打捆机出来之后的芦苇直接被打包成捆,送往仓库晾晒,送往生物质电厂或造纸厂。
芦苇的能源化、原料化综合利用既解决了生物质电厂的燃料问题,又能把芦苇变成清洁的生物质能源。
(文/牛志军)
责编:台畅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