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江西省赣江源头绿意浓——石城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2022-11-24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西省石城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为目标,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环境执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等为主抓手,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县上下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生态环境工作整体推进,群众的环境获得感全面提高。

多措并举筑牢赣江源头生态屏障

高位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21年,石城县“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高质量打造全国知名的温泉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运动鞋服智造基地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即“两地三区”)的目标定位。为此,石城生态环境局将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放在首要位置,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抓工作机制,形成班子抓、专人抓、协调抓的工作局面。

高标准完成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问题整改落实。2016-2021年共反馈五批次的中央、省环保督察64个问题、中央及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55件信访件、2017和2018年“绿盾行动”反馈11个问题均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实施“八大标志性战役、三十个专项行动”为抓手,强力攻坚,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8%以上,县城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二级标准以上,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6.17%。先后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综合补偿试点县,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

巩固扩大生态屏障建设成果

高位推进打造生态修复石城样板。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样板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主抓项目建设机制,形成班子抓、专人抓、协调抓的工作机制。该县把琴江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列入县重点建设项目,专门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领导任组长,先后制定《石城县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石城县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并通过每月定期召开协调会,每月定期督查,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此外,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营造、水生态保护、水景观塑造、水经济支撑“五水”统一修复理念,及时发布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营造人人参与生态保护、共同建设绿色家园的浓厚氛围。目前,该县投资1.86亿元实施的赣江源头琴江河流域生态功能提升与综合治理工程治理自然岸线12.2公里,改造洲滩4处,构建生物栖息地12万余平方米,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果在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

维护生物多样性。为呵护好水生态环境,该县还全面加强赣江源斑鳢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对琴江河水域实现全面禁捕,实施“十年禁渔”“十年禁伐”政策,并定期组织增殖放流,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据悉,仅赣江源自然保护区内,高等植物有2582种,占江西总种数的50.48%,陆生脊椎动物有360种,占江西总种数的56.07%,爬行动物有59种,占江西总种数的72.8%。保护区内发现世界珍稀濒危兰科植物二脊沼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黄腹角雉等多种珍惜动植物。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垃圾、污水一体化处理全覆盖,投资1.8亿元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覆盖率达71%,受益农村人口超60%。整县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成为江西省唯一在全国推广的经典案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2021年成功创建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庄13个、示范庭院2194户,3个村获评第七届江西省文明村,获评全省、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

强化生态文明宣教工作。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展陈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石城生态馆,目前是江西省首座县级生态馆。丰富的展陈内容,彰显着石城人践行生态文明的持久决心和坚定步伐。2020年生态馆建成以来,接待参观人员近3万人次。

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石城强化统筹联动,明确部门职责,探索建立生态损害赔偿长效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办理成效显著。2018年来全县办理生态损害赔偿案件21件,其中,金坑变电站项目漏油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入选江西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

生态旅游方兴未艾。石城依托丰富的山水生态环境、厚重的人文底蕴和特有的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绿色产业,构建起集“红、绿、古”三色资源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国知名生态休闲康养(温泉)旅游目的地。生态保护与旅游经济双翼齐飞。2021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9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01%、23.75%。2020年以江西省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石城形成以种植业为主体,林、牧、渔并举的生态农业体系,白莲、脐橙、薏仁、翻秋花生、茶树菇等绿色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白莲)标准化生产基地,石城正成为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低碳工业集群发展。品牌鞋服、新型矿山机械、绿色食品加工等低碳工业集群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再上新台阶。江西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石城落地。熊出没童装主题产业园成为一个融技术研发、成品生产、工业旅游、环保科普为一体的品牌项目。风电、光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兆瓦,新能源装机容量位列省、市前列,石城已成为江西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春观油菜夏赏荷,秋冬闲游泡温泉。闲时,漫步在广阔的赣江源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成群,珍稀鸟类翩然起舞,丛林里鹧鸪纵情欢唱,与琴水、绿洲、竹林构成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让人感到置身于仙境一般。四季如歌、城乡秀美的石城,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路径。

绿色是石城最美的生态底色。石城县将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始终保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继续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筑牢南方重要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文/江西省赣州市石城生态环境局 黄水春 王平)


0
上一篇: 江西省会昌县联合瑞金市开展跨县域联合巡河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