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驻站坚守,只为林海这片绿

2023-05-09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一座座造型美观别致的管护站矗立在深山腹地,它们处在城镇的边缘和森林生态的最前沿,管护站内的主角就是这么一群孤独忙碌且执着坚守的驻站管护员,他们用坚定的执勤站岗和入山巡逻换来了森林的安宁,也换来了林海那诱人的葱绿。

“发现火情,拦住火源是驻站管护员的主要职责,我们的岗位很普通,但是很重要。”距离内蒙古大兴安岭甘河森工公司12公里处的苇河管护站管护员马腾荣如是说。苇河管护站地理位置特殊,东北方向交通要道是进入5个林场的“咽喉”,东南方向一条便道是进入苇河行政村的唯一通道,这两个方向分别设置了岗卡,两个人经常是忙得团团转,一大早就分别把守在两个道口旁,放杆立杆,登记扫码,从早到晚这个“规定动作”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只有半夜才有松口气的时候,肩膀酸疼麻木,用他们的话来说整个人完全就是“机器人”了。“我们站的卡杆一天24小时放下,做到见车见人必查,入山关口很重要,查收火种、登记扫码、闭环管理、避免漏洞,这12个字是林场给们量身‘定做’的标准,所以丝毫大意不得!”刘旭春认真地说。

守住山林站好岗,大森林才得以安宁,他们就是大岭之巅的“生态哨兵”。 

山上的积雪刚刚融化,身着管护服的奇力滨林场驻站管护员魏景昌和郑伦友就开始忙碌起来,一个人驻站堵卡,登记入山人员和车辆,另一个人需要上道巡护。驻站管护24年,魏景昌的足迹踏遍了林场的每一块林地,而小小的管护站则成了他另一个“家”,以林为伴,以站为家,林场哪个林班,有多少小班、有什么树种、有多大面积、林木分布情况等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离开了这片林子,还有这个小小的管护站,他的心里总感到空落落的。

“这片林子既要管也要护,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魏景昌说。他们每天不仅要引导入山人员登记、宣传防火知识,还要在巡山过程中关注有没有非法捕猎者,有没有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导致的病死木,遇到情况他就会及时向上级报告。用他的话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大山里的生灵都是自己亲密的伙伴,虽然每天都很累却很充实,听到鸟儿叫,闻到花儿香,晚上睡觉都踏实。”

中午的饭食简单些,魏景昌和郑伦友在巡护的间隙挖了婆婆丁野菜,泡了方便面,一碟大酱一把野菜一碗泡面,两个人吃得津津有味,而他们朴实的脸上露出的依然是开心的笑。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位于源江林场东南10公里处,距甘河镇55公里,一座名叫古鲁耐的管护站。驻站管护员郭洪泽和胡占海守着源江林场101林班的林间沟壑,两个人依旧沿袭着土得掉渣儿却管用有效的巡护——摩托车机动巡护。

“摩托车是山里人的最爱,采山防火都离不开它呀!只有快才能省下时间!”精干爽快的驻站护林员郭洪泽如是说。

“你还是上道巡护一圈吧,我记好管护记录,再打扫一下管护站的卫生。”驻站管护员胡占海下了摩托车,径直走向宽敞明亮的管护房。记得很多年前的管护站只是一座孤零零不足30平方米的简易砖房,面对土炉子、土炕、火墙、砖地面,加之没有电、吃水难、没有手机信号,管护员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苦滋味。近两年,公司把改善一线工作生活条件纳入民生实事之一,新建了宽敞明亮的管护站和瞭望塔房,为管护员和瞭望员配备了数字电视、开通了手机信号,每逢节假日开展了送温暖活动,为他们送去了米面粮油还有应急药品、书籍等必需用,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的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就更要把工作干好!”郭洪泽望着古鲁耐绵延的远山坚定地说道。

“谁来了我们都要认真登记,防火是大事,可马虎不得。”郭洪泽快言快语。古鲁耐虽小,因其扼守着源江林场生态功能区曾经25公里的运材路而显得异常重要,况且生态功能区入山口复杂、河流众多,更是让驻站管护员马虎不得。驻站管护员一共4人,他们分工明确,每半个月一倒班,哪块是重点火险地段、哪块需要频繁巡护,在交接班的时候都要互相说清楚,以避免盲区死角。

已到正午十分,风力渐弱,林间静谧清爽,不时传来鸟儿的啾鸣声。“你不知道呀,现在我们护林员经常能看到灰鹤从身边飞过,这可是以前这儿没有的鸟类,看来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郭洪泽在林间河道巡护着,一场春雨飘然而至,抬眼望山,身后已是浅浅的绿意……

(图、文/隋海涛)


0
上一篇: “五一”我在岗丨一塔两人一片林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