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荒山变“金山” “凉”田变良田 —— 江西赣州沙石镇以生态振兴推动绿色发展

2023-09-14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近年来,沙石镇在发展中向生态要效益、以绿色促发展,坚持走经济和生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让“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相统一,标本兼治,以生态为引领促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实施生态治理,增亮绿水青山底色

在王田村小罗坑,山顶植被郁郁葱葱,山腰上一棵棵果树林立,山脚下稻田、鱼塘与山水相映,已经完全看不出曾经因为崩岗问题的荒芜。

崩岗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类型,由于形成陡峭的崖壁、堆积水沟和农田、威胁房屋安全等,对所在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以前这里几十座崩岗,一下雨就容易崩塌,不仅土层流失,交通也不方便,我们都苦不堪言。如今,崩岗变成了青山、果园,变化太大了!”王田村村民范芳盛对村里发生的变化感慨颇深。

范芳盛口中的青山、果园,在几年前还是一片阻隔村民致富梦想的崩岗地。为尽快治理荒山,还绿于民,该镇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崩岗治理,引进赣州嘉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开发治理与生态修复治理相结合,把崩岗的坡面削成一节一节的台地,形成梯田,让水土留在梯田内,形成可开发利用土地。 

经过治理,王田村小罗坑崩岗严重区域得到了有效生态恢复,果园就这样发展起来了:127亩山林改造后的果园中栽种脐橙,流转山下的水田种植水稻,将原来崩岗形成的山塘改造成鱼塘……随着产业越做越大,果园还带动了本村村民增收致富。

向“冷水”要粮,“凉”田变良田

在沙石镇龙埠村横江组,就有这样一片冷浆型水田,面积约数十亩,分散在大片农田中间,多年来,农民无法自由耕种,已撂荒多年,看着令人十分心痛。 

所谓冷浆型水田,是沼泽地或泥炭地经人为开垦、改造、耕种、施肥、灌溉、栽培等一系列措施而成的水田。此类农田地下水位高,一般水位上升至地表或亚表层,土体处于浸水、缺氧、冷凉状态,具有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呈酸性、土体冷凉、土质粘等特点。土质稀松,农机无法下田,农民也不能象在普通田块一样进行田间操作,有些地块人都会陷进去,因此,耕地容易撂荒,农民对此也无能为力。    

在2022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沙石镇积极回应村民呼声,决定对这片成百亩的耕地进行改造。该镇主动对接章贡区农业农村部门,邀请专家现场调研,将龙埠村冷浆田改造列为重点技术探索项目给与支持。

 

经施工队连着数月的艰苦施工,目前,这片长期撂荒的耕地,已经变成了一整片可以耕种的良田。原来农机无法下田,现在不但有四通八达的机耕道、下田板、灌排水渠,片区中间还增修了一条贯穿整个片区的渗水排水沟,从根本上解决了地下水长期无法排出的问题,底层的肥土也被挖出来填在地块表面,利用农作物种植。

“原来这里的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人畜不敢轻易进入,经过改造,变成了大而平整,整齐划一的格田,连土质也变好了,非常适合农机操作。”龙埠村种粮户梁起富感慨道。

当地农民对这次的冷水田改造工程,从一开始的不相信、不看好,到后来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施工现场每天都有农民自发前来参观,监督施工,周围农户无不夸奖政府为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工程还没有完工就不断有客商来看地,希望能租下来种水稻。目前已有客商承租了地块,下半年就可以开种了。”龙埠党总支书记梁伦礼高兴地说道。

矿山变“废”为“宝”,带头发家致富

蓝莓、葡萄、樱桃、火龙果、鹰嘴桃、杨梅、柚子、百香果……离中心城区仅半小时车程的翡源生态农业园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是赣州市民周末休闲采摘的一个好去处。

“这里有一个名字叫“烂泥坑”,意思过去,这里荒山野草地,泥尘满天飞。如今,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下,这个稀土矿山,不仅恢复了生态,而且也成了附近老表的‘聚宝盆’。”

这处远近闻名的“花果山”是一名喜欢和大自然打交道的“80”后青年农民薛俊打造的。他说,成功把千亩荒山变成飘香果园,他心里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2014年,薛俊毅然选择离开一直从事的装修行业,投身农业开始创业。他在沙石镇龙埠村流转了310亩林地、50亩荒地,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梦想园地,总面积达360亩。也在同年,他注册了赣州市翡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当年的翡源,在章贡区的卫星地图上就像是一道伤疤。由于山体稀土含量高,这里曾经被不法人员乱采乱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园区到处都是大坑。薛俊刚接手时,面对满目疮痍的土地,他没有丧失信心。 

针对园区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薛俊四处拜访专家,多次修改建设方案,最终决定在保持土地原貌的基础上,将坑洼的矿山修整成U字型阶梯式种植园,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利用率,同时也解决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园区历经几年时间,实施了水土保持的治理,完成了灌溉、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逐渐蜕变,变成了四季赏花、四季采果的花果山采摘园。在章贡区修复生态屏障的过程中,翡源一举成为了佼佼者,被评为“翡源水土保持产业示范园”。 

“翡源生态农业园还吸纳了附近10余名农户就业,最大限度的实现了村民利益的有效链接。同时翡源还为农户提供果树种苗、免费提供技术,负责回收销售,以解决贫困户无技术无销售渠道等问题。”


0
上一篇: 内蒙古赤峰首次发现棘角蛇纹春蜓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