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瑞金市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市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近年来,瑞金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找准试点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强化环境治理,把“无废”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瑞金经验”。
一是找准试点方向,让经验可复制。
对标可复制、可推广试点的目标要求,瑞金市积极探索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无废城市”建设模式,统筹抓好试点工作。首先,实行以点带面。“无废城市”建设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面的形式,按照先行抓好红色旅游、绿色生活、工业产业和现代农业领域试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致力通过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重点领域的脱颖而出,带动试点工作整体的建设推进。其次,大力盘活资源。以市场化手段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采取资本合作、土地入股、基础设施配套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最大限度激活社会资本,推动“无废城市”试点工作。目前已实施涉及红色旅游、绿色生活、有机农业、工业等方面项目20余个,撬动社会资本近10亿元。最后,科学调度考核。将“无废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列入全市六大攻坚战重点项目并进行调度。每个项目都有县处级领导挂帅,有责任单位牵头,有责任干部蹲点服务,同时由市委攻坚办定期调度督查排名通报考核,持续督促各项目牵头领导及牵头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调度推进机制一线抓调度、一线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在项目一线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征地拆迁、苗木补偿、管线迁移等老大难问题,确保“无废城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二是推动产业升级,让发展可持续。
将“无废”理念与旅游、农业、工业产业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实施“无废化”改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升发展的“绿色含金量”。第一,依托“无废”理念促旅游。融合生态优势和红色资源发展旅游,布局建设一批“无废景区”“无废宾馆”,构建无废红色旅游生态圈。引入社会资本投资2.8亿元,无废化改造两座废弃石灰石矿山,建成江西省首个大型红色实景演艺项目——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浴血瑞京景区,开辟了“无废红色旅游+矿山修复”的新路径。第二,依托“无废”理念优农业。拓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探索建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还田利用-培育健康土壤-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引进建设台湾益地生物科技有机肥和上海杰仕柏蚯蚓养殖项目,对植物残枝败叶、畜禽养殖粪便、动物内脏等有机物再加工,制成有机肥投放到脐橙种植基地。改造提升本地企业客佳红酿酒项目,投入1.5亿元新增生产线,利用脐橙落树果进行发酵酿酒,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年产脐橙酒2000吨以上。投资3390万元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项目,采用高温干法化制处理工艺生成生物柴油和有机肥,预计年底建成后可日处理病死畜禽10吨。第三,依托“无废”理念强工业。优化产业布局,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关联产业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逐步打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条。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建成废铜再加工、废弃塑料木屑循环利用、废旧玻璃拉丝再生产、废纸回收利用、建筑垃圾余土综合利用等企业。
三是强化环境治理,让城市更宜居。
开展以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把“无废”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一是实施分类试点。全面改造城区垃圾中转站,投入50余台环卫作业机械车、200辆小型电动保洁车、13000个分类垃圾桶,并组建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接管无物业管理小区,在人口最多的7个小区设立垃圾分类环保屋。投资360万元建设智慧环卫调度中心,与数字城管平台相结合,初步实现生活垃圾精细化、网格化、自动化管理。二是推动综合利用。已建成并由北京首创运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场,总投资2.6亿元,平均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430吨,年上网发电量可达0.43亿度。配套建设炉渣利用中心,建成后每日可处理炉渣300吨。实施餐厨垃圾综合处理项目,采用“中高温好氧堆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工艺,日处理规模可达50吨,预计今年底将投运。三是开展集中整治。结合创建“无废城市”和建设旅游城市,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采取“网格化”包干负责的推进方式,按照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整、一片一片提升的思路,部署推进了城乡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城市全部整治一遍、清扫一遍、提升一档。四是引导群众共建。在大力宣传“共建无废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基础上,积极解决群众身边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问题,清理整治12个乡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面回收利用烟叶等重点产业产生的废弃农膜,探索回收利用农药包装袋、包装瓶,提高群众固体废物管理领域实打实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从而引导群众支持并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中来。
(文/赣州市瑞金生态环境局 钟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