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南段山地中部,是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森林与草原、华北植物区系与东北植物区系过渡的典型地段,有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保护区森林茂密、草原广袤、溪流纵横、物种丰富,是阻挡蒙古高原风沙向南侵袭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因此,做好这一地区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意义特别重大。
在进入2024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期,为全力做好防灭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足于早,多措并举,注重念好“五字诀”,筑牢“防火墙”。
“细”字为本明责任。9月15日,该旗进入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戒严期,保护区管理局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以林长制为抓手,将防火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到山头、到地块,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火责任体系。将保护区划定管护网格25个,由3名林长和150名网格员(护林员)具体负责,切实将管护责任落实到每个网格,打通了林草资源保护“最后一公里”。
“广”字为先强意识。保护区毗邻本旗巴彦温都尔苏木,周边聚集着大量传统游牧牧民,为不断提高周边群众森林草原防火意识,加强火灾源头治理,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干部职工以入村入户宣讲、播放音频、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防灭火相关知识,有效提高了牧民群众的森林草原火灾防范意识,构建了群防群控群治的森林草原防火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0余次,出动防火宣传车辆40余台车次、参与人员100余人次,在集市、乡村、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发放防火宣传单近千份,在重要卡口、路口悬挂横幅20余条、安插彩旗500余面,营造了浓厚的防火氛围。
“严”字当头消隐患。入秋以来,保护区管理局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对各类用火用电设备、重点地区卡口进行全面“体检”,坚持提早“诊断”、提早“治愈”。在平时,严格监督指导各基层管护站合理设置标准灰坑、正确安装使用一氧化碳报警器。组织职工对场部办公区、道路两侧、输电设备、基层管护站等周边可燃物进行了集中清理,共清理杂草、枯枝地块1000余亩。在重要通道卡口,工作人员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实名登记,与驾驶人员签订防火协议,禁止携带任何火种进入,尽最大努力管控火源、杜绝火灾。
“防”字为要固基础。为进一步提高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能力,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在罕山顶建立了新式更高的瞭望塔,在马拉根坝山顶安装了移动信号发射装置,有效解决了因塔高不够、距离较远导致的电台信号、无线信号传输不稳定和热成像设备识别不精准等问题,有效形成了高山瞭望、视频监控、地面巡护的“三位一体”监测体系。为有效堵截境外火袭扰,保护区管理局与巴日图机械防火站联合在重点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85.8公里5155亩,形成了有效的防火阻隔网。
“练”字抓常强队伍。保护区管理局现有专业扑火队员15人、半专业快速扑火队员32人。为进一步提高扑火队员火灾应急反应处置能力,保护区管理局坚持“练兵备战”强队伍,战严寒、斗酷暑,储体能、练本领,每天都会组织专业扑火队员进行体能训练。同时,利用日常集中培训、参会机会,对各基层管护站半专业扑火队员进行技能强化,练就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强大扑火力量。为增强与相邻地区、单位联防联控水平,提高协同配合能力,9月30日,保护区与巴彦温都尔苏木、塔林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巴日图机械防火站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防灭火应急实战演练,充分检验了各队员之间相互协作水平,提升了队伍快速反应处置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文、图/赤峰市林草局 刘忠友 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