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内蒙古巴林右旗多元模式激活治沙 “内生力”

2025-04-22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春潮涌动治沙忙。3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210 余名农牧民,分3个作业区在沙丘间织就柠条网格沙障;4月3日,大板镇百余人接续奋战,全旗东西部同步点燃春季治沙 “烽火”。2025年,巴林右旗以103.8万亩生态治理为靶心,5.32亿元资金精准落子,打响沙地治理 “组合战”。

项目清单里藏着生态密码。续建的37.34万亩林草湿荒修复与4.67万亩科尔沁沙地治理,衔接新建的13.16万亩林草湿荒一体化修复项目、48.63万亩西北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辅以2.69万亩新林管护,构建起 “修复 — 巩固 — 提升” 的全链条治理体系。每一种方案都倾注十足心血,每一寸沙地都有专属方案,只为让沙地发挥出最大价值,收获绿色希望 。

“先建后补” 与 “以工代赈” 双轮驱动,激活治沙新动能。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功能,鼓励和支持有能力自主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的企业及个人参与到生态建设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去年,他们采取“以工代赈”模式,在索博日嘎镇、宝日勿苏镇、查干沐沦苏木、大板镇实施了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和2023年度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完成治理任务5.43万亩 ,发放“以工代赈”劳务费430万余元,700余户农牧民受益。在西北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及赤峰市林草湿荒一体化工程则采用“先建后补”的模式推进实施。在项目建设进程中,农牧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仅主动请缨申请承担建设任务,认真扎实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还积极主动地采取各项措施,全力保障后期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极大地提高了项目的建设质量。

产业治沙绘就双赢图景。该旗还依托“三北”工程等重点工程,持续开展沙化土地林草植被建设和林草质量巩固提升工作,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探索多元治理方式,推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防沙治沙工作,治理区林草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恢复,林草沙产业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进一步融合,确保了治沙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文、图/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林业和草原局 王清茹)  


0
上一篇: 内蒙古敖汉旗:网格织密处沙海绽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