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内蒙古巴林右旗:实施闭环监测治理模式筑牢草原生态安全屏障

2025-10-2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实施“3+2”“监测+防治”闭环模式,科学监测“千里眼”与精准防治“手术刀”深度结合,有效地防控草原鼠害,促进了生态治理成效,筑牢巴林草原生态安全屏障交出了一份的亮眼答卷。

在守护草原生态的实践中,巴林右旗精准把握“3+2”的核心架构,其中,“3项重点监测”是通过地面实地监测与无人机航空监测相结合,对草原综合监测、草原常规监测及草原固定监测点监测三项重点监测进行动态追踪,为草原生态装上了“健康体检仪”。在监测过程中,林草技术人员定期深入样地,详细记录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草群高度、盖度及干草产量等指标,估算本年度全旗适度载畜量。2025年,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草群高度为34.8厘米,覆盖度为73%,干草产量为90.8公斤/亩,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6.2厘米、8.1个百分点、14.7公斤/亩。全旗暖季适宜载畜量估值为66.2万羊单位,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冷季适宜载畜量估值为38.3万羊单位,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并精准记录鼠害活跃的草原区域,借助无人机航拍捕捉鼠洞分布密度,让草原退化、沙化的早期迹象无所遁形。2025年,发生鼠害面积26.4万亩,有效防治面积15万亩。这种“天上看、地面测、空中巡”的立体监测网络,不仅能实时掌握生态本底数据,更能提前预警鼠虫害爆发、沙化蔓延等风险,为后续鼠虫害防治和草原保护与利用提供精准坐标;而“2项精准防治”则是针对监测预警的“靶向治疗”。针对监测锁定的鼠虫害高发区,该旗摒弃传统、粗放的撒药模式,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手段,在草原上布设招鹰架,吸引更多的猛禽捕食鼠类,放养生态鸡捕食蝗虫,既减少了化学药剂对草原的侵害,又构建起自然天敌的生态平衡链。剩余重点防控区域和生物防治无效区域再喷洒苦参碱、地芬硫酸钡饵剂等仿生制剂进行防治;针对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区域,采取“围栏+免耕补播+草场管护”的修复模式,精准播撒优质牧草种子,让裸露的草地重新披上绿装。每一次防治都严格对标监测数据,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了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控”的转变。过去部分退化严重的草场,如今局部区域植被高度达30厘米,项目区植被草群平均盖度达到60%以上,昔日的裸露草地如今披上了绿衣,鼠虫害发生率较往年明显下降。

从监测到防治的闭环管理模式,不仅促进了该旗的生态治理成效,而且守住了草原的生态功能,更让牧民在禁牧休牧、生态补奖政策中获得实惠,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赢。(刘忠友 齐都吉雅)


0
上一篇: 内蒙古赤峰市打响森林草原秋冬季防火战役
下一篇:内蒙古宁城县:探索“林菌”+“林药”模式实现了生态民生“同频共振”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