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生态 >> 浏览文章

内蒙古宁城县:探索“林菌”+“林药”模式实现了生态民生“同频共振”

2025-10-27 来源:经济网   加入收藏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格局,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品牌建设等多项举措,创新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将林下空间转化为群众增收“沃土”。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仿野生森林食品基地0.68万亩、林下中药材基地0.38万亩,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同频共振”。

由县林草局林长制办公室同志引领,我们来到宁城县大明镇曹家营子村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和一肯中乡大窝铺村林下药材种植基地,通过实地观摩、现场交流、数据问询等方式,详细了解了两地在林下产业规划、技术应用、市场运营、林农增收等方面的成熟经验。

在大明镇曹家营子村,600余亩林下食用菌示范基地展现了该基地科学化管理的成效。这是2025年度曹家营子村重点打造的林下经济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种植大户通过林地流转方式取得了经营权后,借助优良的自然条件,最大限度地还原了赤松茸野生生长环境。

大明镇分管负责人王盟介绍说,经测算,这个基地到了盛产期,每亩赤松茸产量稳定在5000斤左右。根据菌伞大小、品相等指标,实现差异化销售。将赤松茸细分为四个等级,品相完美的一等菇每斤售价15—20元,主要供应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二等菇每斤10—13元,主打鲜品批发,发往北京、福建、四川、武汉等地的菌菇交易市场;三等菇和四等菇则作为优质原料订单式交付食品加工厂,用于生产菌干、酱菜等深加工产品。通过科学分级销售,单亩综合产值突破2万元,600亩种植基地整体收益显著,同时吸纳30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

在一肯中乡大窝铺村林下药材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辛殿豹向我们展示了多元药材组合的种植模式。他介绍说,基地占地600余亩,总投资1400万元,主要种植苍术、桔梗、芍药、牛膝等药材。基地创新性地采用长短周期药材混种模式,既有利于资金快速回笼,也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据一肯中乡分管负责人孙丽辉介绍,苍术、芍药均为5年生药材,第五年成药时,苍术可收干货约3吨/亩,芍药可收干货约3—5吨/亩。桔梗为2年生药材,种植第二年产籽约40—60斤/亩,产药材鲜货约3吨/亩。牛膝为1年生药材,2024年采出药材籽约60斤/亩,药材约产干货600公斤/亩,实现收入200余万元。采取多元药材组合的种植模式不仅保证了基地的持续收益,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该基地雇佣长期工人4人,月工资6000元。秋季忙时每天雇佣临时工60—100人,按小时计酬。当地药材加工厂每年都在春秋两季生产约4个月,生产期间雇佣村民24人左右,日工资240元。直接带动地方村民年增收220余万元。

下一步,宁城县将以全新的姿态,积极探索“林菌+林药”发展新路径,持续在林下种植技术、市场资源共享、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发力,为林草产业发展搭建起合作与交流的友谊桥梁,深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助推山区百姓增收致富。(刘忠友 孙良虹)


0
上一篇: 内蒙古巴林右旗:实施闭环监测治理模式筑牢草原生态安全屏障
下一篇:没有了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