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江苏讯 最是一年春好处,犇跑淮安正当时。4月18日,江苏淮安迎来了2021淮安西游乐园淮安马拉松开赛的高光时刻。近年来,淮安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特别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体育与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唱响一首“运河三千里 醉美是淮安”的生态文旅水城之歌。
城乡协调颜值靓 宜人宜居幸福地
“淮水笼烟夜色横,栖鸦不定树头鸣。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康熙南巡,一首《晚经淮阴》让世人对昔日“居人数万家,夹河二十里”的淮安充满了无尽遐想。如今在淮安城市,从平房到楼房,从多层到高层,从零星到规模,小区集聚,楼群拔节长高;在乡村,从草房危房到瓦房小楼,从一户一组到集中居住,环境好了,村庄美了。
从混合道路到人车分离,从通行道路到景观大道,城市道路与时代同行和发展起步,不断演绎时尚精彩;从泥泞的羊肠小道,到粗糙的砂石路面、到平坦的水泥、柏油路面,从乡村相连、到村组相连,再到户户相连,城乡道路,并肩齐行,快步延展。乡村变美了,城市变靓了,宜居的淮水,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愈来愈高……
2021年,淮安以美丽宜居综合试点城市创建为引领,全力打造环境优美、人文醇美、建设精美的美丽宜居城乡,努力为“四个淮安”建设作出应有贡献。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淮安人,坚持项目为王,既重“面子”工程,更重“里子”加固;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建设同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阔步前行,城乡功能品质全面提升;淮安作为苏北核心商圈、江北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创新创造展担当 经济社会齐发展
近年来,淮安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精准对冲疫情影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坚强有力。2020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07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远低于4%的省控“警戒线”。全市累计帮扶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75人。经营主体增长较快,市场活力不断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消费品市场逐步回暖。粮食能源保供总体平稳,生猪供应恢复性增长。
2021年,淮安召开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迅速打出“1+4”政策措施“组合拳”,以牛力牛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各地、各部门聚焦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理念,抢抓时间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加快项目建设,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稳中向好”态势。文明城市建设永不停步。今年以来,淮安市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管养、老旧小区改造、工地扬尘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构建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机制。
文旅融合强崛起 城市形象大提升
淮安市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城水相依、水绿相映的绿色生态高地优势,抢抓江淮生态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追求,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统领,以建设 “独具生态文旅水城魅力的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 为目标,奋力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繁荣淮安的支柱产业、宜居淮安的绿色产业、 安康淮安的富民产业和文明淮安的幸福产业。
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淮安7个县区全部进入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县区参与创建率达100%,金湖县创成第二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清江浦区、盱眙县、洪泽区先后获批第二、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成数位居全省第三、江北第一,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弯道超车、后发崛起。
教体融合再发展 体育名城特色显
目前,淮安市已建成11个主题体育公园和57个乡镇健身园,新改扩建27片足球场,逐步解决了“体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准双百”,既线下近百家企业“练摊”吸引大批市民抢实惠和线上直播带货平台观看人次近百万,举办了首届大运河龙舟公开赛,首次在大运河上举办了铁人三项赛事,举办了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博览会,成功举办淮安市第九届运动会,举行了淮安市体育中心委托运营签约仪式。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展现了淮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生机。
(文/左文东)
编辑:田婷 刘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