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乌故里,红色传承。日前,金华义乌市苏溪镇党委政府联合中共义乌市委党校举办“红色微党课我来讲,二十大精神传乌伤”云上微党课大赛。
此次大赛借力数字化传播手段,以线上展播、评比形式展开,辖区内机关、村社、企业党员干部纷纷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自身具体工作,以自述式、讲座式、访谈式、情景式、演绎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带来一堂堂生动的微党课,让党员教育更加鲜活地“入脑”、“入心”,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苏溪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这次大赛是一次有温度、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宣讲活动,也是一次鼓舞人心的号角,令我受益匪浅。选手们的论点正、立意新,娓娓道来表真情,大家对这些年发生在苏溪的喜人变化都有着深切体会。”苏溪镇青年委员王祖航是参赛选手之一,他一字一句写下的微党课文案既是自身的一次心灵洗礼,也生动回顾了苏溪这十年的发展变化。下面一起跟随这堂微党课中质朴的语言,近距离感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带给苏溪镇的巨变。
《感悟这十年·奋进新征程——苏溪镇青年委员王祖航的红色微党课》全文:
十年,是时间的飞越,也是空间的跨越。十年来,苏溪人民的奋斗历程值得我们大家点赞。十年来,无数的青年在基层默默奋斗,用勤奋和活力书写着青春之歌。
要致富先修路,十年间苏溪镇路网翻天覆地。十年前的阳光大道破烂不堪,被义乌网友赋予“伊拉克”之路。特别是高岭村和齐山楼村段破损极为严重,给苏溪镇老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不便。2014年,阳光大道立交化改造提升工程落地,经过路基改造、桥面铺设、雨污水井盖的更换、绿化提升,历时四年,全新的阳光大道和苏溪人民再次相见。
如今的阳光大道
双向六车道的阳光大道为大家的出行带来很大方便。农村的泥巴路变成了全新的水泥路、柏油路,通往风景区的路也变成了慢养龙祈精品线路。2017年,在“小城镇综合整治”的持续发力之下,通过道路的改造和提升,镇前街的道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崭新的镇前街和阳光大道、人民路等构建了六纵十横的交通网络,方便了周边的村民和企业员工的出行,为苏溪镇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高新产业腾飞,十年间苏溪镇成就光明之都。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苏溪镇立足传统文化资源、聚焦光伏光电产业、奋力打造“孝义故里、光明之都、港区新城”的营商环境,为迈向“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保障。六年时间里,苏溪镇从传统服装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跃成为“光明之都”。2016年首个“义商回归”项目华灿光电落地。随后,瑞丰光电、东方日升、岩谷科技、爱旭太阳能、木林森照明、天合光能等“逐光而来”,形成“全新”的光伏光电产业集群。
苏溪镇光源科技小镇
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看到,各种要素充分流动、各种人才近悦远来;我们感受到,发展的魄力、动能转换的活力、共建共享的魅力;我们坚守,产业带动共同富裕,经济行稳致远。
在建中的苏溪中学效果图
苏溪中学回归,十年间我们在建教育强镇。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彰显了我们党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随着苏溪镇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地及外来企业职工逐年增加,使辖区学龄人口持续增长,迫切需要推动教育扩容提质。2021年,在苏溪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社会团体以及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苏溪高中踏上新征程。新的苏溪高中规划用地128.6亩,采用初高中一贯制的学校,学校的落地意味着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布局,满足了周边地区学生的需求,更成为了我们实现“共同富裕”进行招商引资、人才集聚的坚强保障。
青年成长成才,十年间淬练入列苏溪“勤务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破解农村青年后备干部短缺、党员发展家族化、党员干部队伍老龄化、弱化等问题,苏溪镇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围绕人才振兴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率先在全镇农村及两新组织中开启红领青年教育培养新模式。100多名优秀青年成为了后备村干部。2020年5月,义乌市苏溪镇发起“五四”红领青年锻造计划,共有126名红领青年参与试岗锻炼,承担起微信塔群维护、轮岗学习、会议记录、安全检查等工作。村社组织换届后产生的62名青年委员,为农村发展提供了许多创新思路。
苏溪镇红领青年队
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是组织给了我们青年人茁壮成长的机会与舞台。十年风雨兼程,我们青年人初心不改,服务家乡人民、回报组织的培养这一信念也更加坚定。奋斗的青春是最美丽的,在此我们也倡议更多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基层奋力书写出彩人生,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这十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硕果累累,日子蒸蒸日上。新的十年已经开启,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再过十年,我们来相会,我相信那时的山、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会更美,那时的硕果一定会令人心醉。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十年后,我们再来相会。我相信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苏溪一定更美丽!那时苏溪人民的生活一定更加幸福!
(图、文/苏溪镇组织室 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