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山西省侯马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专家评审会在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大会议室召开,对近期申报的侯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进行专家评审。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毛栋慷参加会议并致辞。
毛栋慷指出,活态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代表人物。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与管理工作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多年来,侯马市文旅局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积极挖掘保护整理侯马本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侯马市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侯马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共计42项,其中,国家级1项(麒麟采八宝),省级17项(侯马皮影、侯马皮影戏、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蝴蝶杯制作工艺等),市级37项(侯马根雕、侯马剪纸、新田绣花手工枕、东庄米醋制作技艺、侯马王子面塑等)和县级42 项(侯马侯氏玉石雕刻、传统手工糕点、侯马民间刺绣修复),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6人、市级传承人42人、县级传承人49人。项目涉及七类,民间文学4项、传统音乐3项、传统舞蹈5项、传统戏剧1项、传统美术7项、传统技艺20项、传统医药2项。
本次评审会,通过专家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递交的申报资料进行审阅,负责人、传承人现场介绍,专家现场问答等形式进行,各位专家本着对侯马非遗保护认真负责的态度,着眼于支持挖掘非遗宝库,提出建议名单,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性审核,产生最终通过名单,评审会顺利完成。
(图、文/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 赵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