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有三宝:玛玉茶、梯田红米、岩蜂蜜。”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迎春路的一家便利店内,店主马丽坐在镜头前,热情地向直播间的粉丝介绍她的“镇店之宝”。
今年5月份,马丽的便利店乘文旅融合的东风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曾经堆满杂物的角落,如今变成舒适的休憩区,茶桌上摆放着茶叶、水果等小食,最醒目的是店内农产品专柜区,摆放着当地各式各样的特色农产品。
马丽店里的土特产品区。摄/何杨秀
2014年,马丽在县城迎春路盘下一间巴掌大的店铺经营杂货,随后她向绿春县烟草专卖局提出许可申请,通过核准后成为一名零售户。
最初,小店顾客寥寥。杂乱的货架、单一的品类,再加上店铺位于县城边缘,在众多店铺中并不占优势,“小店生意一直没有起色,顾客匆匆路过,连进门看看的欲望都没有。”马丽感慨道。
2025年年初,绿春县烟草专卖局推进文旅终端建设,当客户经理上门宣传介绍时,马丽果欣然接受并很快投入改造建设,自此开启了小店的蜕变之路。
绿春县烟草专卖局为其量身定制了改造方案,以“哈尼三韵”——土特产、茶香、哈尼文化为依托,帮助其丰富店内商品种类,定位特色商品,并指导她开设消费体验区,配备桌椅茶具等设备设施,邀请顾客免费品鉴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此外,马丽还对陈列区进行了精心布置,专门定制了反映哈尼族文化的文创产品、明信片等,这些小摆件不仅增加了店铺的氛围感,还成为了顾客拍照打卡的好道具。
店铺改造升级后的文创产品。摄/何杨秀
店面转型升级后,马丽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开通了自己的直播账号,她不断推出宣传小视频,介绍当地特色农特产品和文化,这一举措很快拉动了销售,“日均营业额从几百元涨到了上千元,利润翻了两番。”马丽说。直播以来,小店累计销售红米1吨左右、蜂蜜100多公斤,帮助村民们累计增收2.4万元,她的账号也拥有了两千多个粉丝,成为了县城内的一名“网红店主”。
很多外地游客回去后,会把小店推荐给即将来游玩的亲朋好友,还有的会定期让马丽邮寄本地特产,“最近正在忙着筹备即将到来的哈尼十月年长街宴,我想让每位游客记住,绿春不仅有长街宴,还有这样一家特色小店。”马丽说道。(文/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何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