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创造财富、科技创新、吸纳就业的最重要、最基本载体。近年来,河北保定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截至4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88.71万户,同比增长8.46%,其中,企业25.42万户,个体工商户62.2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6万户。
然而,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疫情多点散发,对中小企业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为助企纾困,更加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竞争活力和创新活力,近期保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5月13日发布《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复工复产助企纾困十五条措施》,16日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增量提质实施方案》;结合政策措施和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优化“微环境”激活“大发展”专项行动,并重点采取八项举措——
一是“问需于企”大走访。坚持“企业出题目、部门作答卷”,领导带头包联帮扶重点企业和市场,“职责范围内的必办、职责范围外的帮办”,对企业困难需求力争做到一般的事不过夜、疑难的事不过周、复杂的事不过旬,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促进食药等重点民生企业复工稳产。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措施清单,及时掌握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重点企业复工稳产进程和生产经营情况,确保民生产品供应和质量安全。
三是实施网上预审和年报公示线上指导。提供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网上预审服务,对各类市场主体年报公示进行线上指导,加强注册登记和年报咨询服务,加强年报密码重置服务,保障注册登记工作“不打烊”,各类市场主体年报公示服务“不断档”。
四是提供市场监管“一站式”服务。开展“信用塑企、质量兴企、标准强企、品牌亮企、广告宣企、执法护企、电商助企”7个“一站式”帮扶行动,解决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发展困难,帮企业之所需,助企提升管理能力。
五是与驻保金融机构联合开展小微主体信用融资破难行动。向银行推送信用良好企业“白名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贷款,助推企业发展。
六是实行利企信用修复。对疫情防控医疗物资和群众生活资料供给保障相关企业提出的信用修复申请加急办理;对因疫情影响暂时失联的企业,暂不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缩短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限,根据处罚情节轻重分别设置6个月、1年不等的最短信用修复期;对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满1年(被实施相应管理措施期限尚未届满的除外)、已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并主动消除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未再受到市场监管部门较重行政处罚的市场主体,根据其申请予以修复信用。
七是加大对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价格异常上涨、质量问题的执法力度。查处哄抬价格、操纵市场价格等行为,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清理废除借疫情防控之名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助推市场主体增活力、添动力。
八是涉企公益检验检测服务。对疫情防控用品生产企业、重点粮油保供企业产品,防疫需要食品药品产品,实行免费检测;对小微企业委托的计量器具免费检定。
为确保以上举措落到实处,保定市还设立了24小时助企服务热线电话,主动向社会公布市局各相关处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让困难企业能够及时找到专业对口负责人,为其提供专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咨询服务,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张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