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2022年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农村集体产业经济目前存在问题和今后如何发展壮大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不足,加之村承担的公共服务过多,使集体经济难以为继。虽2016年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不少,但这些资金很大部分用于入股企业直接分红处理了,没有用于自主发展村集体产业项目。此外,部分村村级债务沉重,这给发展集体经济背上了包袱,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二)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对村集体资源缺乏有效开发手段,致使许多农村资源闲置浪费。二是集体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实行“家长制”管理,集体土地、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管理权集中在少数村干手中,群众无法真正监督。
(三)致富带头人匮乏。一是不少村干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跟不上市场经济新形势,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没有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农村的很多能人不愿搞集体经济。干事创业必然要担当一定的风险,搞集体经济多数怕别人说三道四,或嫌麻烦,索性自己单干。三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大量农村能人外出务工。四是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虽年年搞,但培训后的人员回村实际带动能力较差或纯粹没有带动能力。
(四)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农民虽有走集体致富的要求,但更有个人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少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参与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不利于国家建设和集体事业的发展。
(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在农村,乡镇间的发展差距大,村与村的发展差距也大。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差距大,资源村和无资源村差距大,交通便利村和偏远闭塞村差距大;种植、养殖业居多,加工、旅游服务业偏少;初次产品颇多,高技术产品极少,不利用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共同发展。
(六)群众参与度不高。一是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发展资金入股企业,群众不参与劳动就可分红收益分配。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少规模小,吸收容纳带动村民参与管理和劳动的机会和岗位就少。三是劳动力相对缺乏,劳动力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劳动力水平有限,不能胜任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四是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固化,集体主人翁意识不强,没能积极参与到村集体发展壮大的奋斗创业中去。
(七)自主经营少规模小。村集体经济因追求即时效益,入股企业分红多,资源性收益占比大,自主发展经营相对少;且自主发展经营的村,因资金技术等原因,发展规模小,发展项目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或就没有竞争力。
二、意见建议
(一)千方百计筹备资金。一是整合盘活脱贫攻坚时期的产业补助资金,二是充分利用各级乡村振兴帮扶单位携带的帮扶资金,三是积极申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入库项目资金,四是创优环境并积极吸收争取组织部壮大村集体产业帮扶资金,五是充分吸收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收支审批,努力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二要加强集体民主管理,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确保重大建设项目和投资决策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保障好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要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让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有一本明白账。四要完善资产清查手续,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清理好集体资产,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要进一步优化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实不力责任追究办法,制定与干部提拔、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相挂钩的考核机制。
(三)选好配强领头人。一要选拔群众信得过,觉悟高,有开拓精神,懂管理、善经营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要加强培训,抓好内部管理。积极开展管理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集体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三要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加、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并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
(四)凝聚共识提高效力。县、镇、村凝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共识,坚持继承“党建引领、书记带头、团结互助、求实创新”的创新精神,在村集体发展壮大合作经营上谋出路,在集体股份合作上创新路,在发展模式规模上拓宽路,在资源利用上闯富路,最大限度凝聚合力、激发活力,最大限度做强产业、增加效益。
(五)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发展的前提。坚持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的路子,是真正实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必要途径。要调整光伏收益分配在脱贫村和非脱贫村的比例,要加强偏远山区的乡村户三级道路建设,要加大对纯农业乡镇的自金项目人才等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探索二三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多举并措激励群众参与。一是入股资金盘活为股份经营模式,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务工就业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集体主人翁意识,激发集体主人翁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事业中;三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最大可能提高群众参与集体创业的技能水平,最大可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真正成为村集体经济不可或缺的能工巧匠、创业致富带头人。
(七)标本兼治实现规模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稳步发展的长效机制,不只求暂时利益,规划好发展道路和发展途径及管理办法;二是“多条腿走路”,多元发展产业项目,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村集体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免疫力。三是减少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的干预,让企业回归市场,让市场调节生产,村集体产业项目适应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文/山西省武乡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王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