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辖11个乡镇、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131个行政村,总面积1567平方公里,总人口33.3万人。近年来,石城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取用水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用水总量及强度双控,推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成功创建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2年,石城县用水总量1.0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119.2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9.7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4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44.92%;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681立方米,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
打好主动仗,夯实节水基础
一是牵住责任牛鼻子。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联合推的节水工作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到事,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落实、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健全完善考核体系,将水资源节约主要指标纳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压紧压实各方节水责任。
二是严把节水审批关。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行业规划中严格把控耗水量大、污染严重等建设项目的准入,对不符合节水工艺设施的不予竣工验收。严格落实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审查制度,加强节水规划管理以及取水许可审批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节水设施普及运用。
三是划好用水控制线。出台《关于下达石城县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针对河道内外取用水户和管网内用水大户下达年度用水计划指标,按照“单位产品用水量不超用水定额”原则,执行“月控制、季调度、年计划”的弹性调控调度方案,全面推行用水总量控制措施,全面加强取用水全过程管理,实现水资源精准调度、科学管理,促使水资源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对超定额和超计划用水实行水资源费加价征收制度。目前,全县企业无超许可、超计划用水现象。
打好组合拳,筑牢节水屏障
一是全面节水。以农业节水为重点,通过水源工程除险加固、田间渠系配套工程维护改造,以及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推动农业节水增产。强化工业节水,将用水效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用水超定额产能淘汰制度,倒逼企业提高节水能力;注重开发使用符合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的工艺和设备,重点针对建材、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印发《石城县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
二是精准监管。强化用水总量统计和取水计量在线监测,全县取水量5万方以上自备取水户和公共供水企业全部安装在线计量监测设施。充分利用江西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用水统计调查直报平台等,强化数据采集、关联集成、分析研判,建立源头发现、过程识别、及时预警、调查处置工作机制,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取用水日常监管,动态跟踪取用水户超许可、超计划取水等违法违规取水行为,着力提升节水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严格执法。完善检查执法工作计划,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检查方式,对辖区内取用水户依法取用水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问题多发乡镇增加检查比例和频次,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取用水行为的执法力度,形成监管执法的高压态势。
用好连环招,浓厚节水氛围
一是全覆盖宣传。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江西省河湖活动保护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强化依法治水 携手共护母亲河”“节约用水,你我同行”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推进节水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公共机构“五进”活动,不断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节约用水意识。
二是多形式普及。通过组织节水知识竞赛、开办节水小课堂、发放节水资料、制作节水横幅、张贴节水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节水知识、水利政策与法律法规,并设立非法取用水举报电话,着力提高全民节水、依法取水、合理用水的思想认识,积极推动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节水氛围。
三是常态化创建。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机关创建,以创建示范带动全社会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2022年,全县共创建省市节水型载体17个,其中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市级节水型企业1家,省级节水小区2个、市级节水小区3个,市级节水型公共机构9个。
下一步,石城县将持续巩固拓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深化国家节水行动,强化地下水保护治理、水资源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石城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