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网河北讯 11月24日,全国“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工作启动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下午,廊坊市第十中学作为全市智慧教育的试点校,接待了两组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以及全国31个省90个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领导的参观考察。
在现代化的实验科技中心,考察团参观了AR理化生实验室,观看了讯飞幻境AR智能实验桌的演示实验。此外各种社团如创客、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也正在逐步开展,这些社团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构建一流科研环境,培养“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创新未来”的具有科学潜质的学生。
考察团来到“慧学长廊、慧读长廊、慧教长廊”,了解了廊坊十中的“慧”文化,并参观了开放的图书馆,智能自助借还书。该校“读了再说”的阅读理念,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好评。
随后,考察团参观了未来教室、智慧班级。在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推动下,廊坊十中依托两个国家级课题,2019年9月率先在廊坊市创建了智慧班级。学生使用智慧终端,不限场域,实现了在网络学习空间与实体学习空间发生的协同学习行为与方式的混合式学习,以达到教师教授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该校八年级九班,考察团深入体验了由首师大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IN课堂作文批改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3秒钟完成批阅,轻松实现“人机合一、写改合一”,学生根据系统给出的意见和写作指导自行修改,全员共享、共评、共改,从而达到智慧的教与学。
在报告厅,考察团听取了廊坊十中校长魏国福以“用智慧的教和学,做尊重的教育”为主题的报告。在报告中,魏国福表示廊坊十中的智慧环境、信息化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目的在于努力把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放给莘莘学子。
2018年,借国家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东风,廊坊市第十中学开启了以“技术赋能,聚焦课堂,让个性化学习真实发生”为主题思路的课堂改革。该校以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为主要手段,从四导向、八维度、十项评价指标重构思维新课堂;四备三思,教学“六备”,先听后上,移动听评课等活动持续开展,努力实现教学思维可视化,课堂观察数据化;在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整体提升的情况下,以转变教学思维和学习方式为着力点,采用BYOD(自带设备)方式开启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廊坊十中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改革,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廊坊十中正以敞开的胸怀、积极的态度、前瞻的视野,踏上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快车道。
(文、图/张恒)
责编:台畅 刘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