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赣鄱大地,水田中,秧棚里,3月中旬撒下的种子已探出嫩头又不失壮实。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5亩”,这是今年镇党委、政府交给页背村的目标任务。要想不误农时、农事任务,精准挖掘潜力是关键,村集体要充当排头兵,落实好“退果还耕”创新举措,赣州市石城县屏山镇页背村在早稻生产推进会上作出工作部署。
秧好一半禾,苗好三分收。村干部兼农技员陈式平看着一旁的秧田,嘀咕着:每亩传统手插移栽12.5亩大田、每亩抛秧秧田移栽23亩大田、每亩机插秧田移栽90亩大田,每亩大田需要2.5斤种子,种子、秧苗有,服务乡村振兴,国家种粮补贴政策也有,但耕地去哪里寻?
农忙大幕被拉起。页背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带领散户、大户、村集体开始耕田,老黄牛、耕田机陆续下田,一排排水晕被划开,翻起新泥。陈明的“账”拎得清:3月17号浸种、播种,能确保第一批秧苗4月7号左右移栽到大田,才能保证5月1号前全部种下去。
据悉:早在3月24日,村集体、农户已全部完成浸种。
“耕地出现撂荒,主要是新时代农民日子好过了,有些田就算送给农户,都没人要,从前为争井、争田、争林大动干戈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陈明告诉记者。页背村国土面积占全镇1/3,被森林覆盖,良田少,只能采用笨法——兜底种地、带动种地,多种一亩是一亩,在山沟里那些分散田块别人不愿意种,我们自己种,认领100亩播种面积,并开创“退果还耕”经验做法,腾出龙塘、大排小组约100亩耕地;通过石公坑旱改水、瓦子陂油菜地种植早稻,再腾出约100亩耕地,为今年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打下扎实基础。
(屏山镇人民政府 谢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