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位置:经济网_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社官网 >> 区 域 >> 资讯 >> 浏览文章

谋求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新澄城

2021-04-26 来源:《经济》杂志-经济网   加入收藏

图:澄城县县城全貌

2020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严峻考验,澄城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突出“四县同建”,生产总值完成 103.54 亿元,同比增长 0.1%,增速位居全市中游,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0.93 亿元,同比增长 8.6%,增速排名全市县域第一,吹响新时代澄城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

“全面加快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以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县委书记王万庆说。来到澄城后,经过充分调研,结合发展实际,提出了“四看”方略谋项目,“四高”精神抓项目的发展理念。

向上看,高起点谋划项目,认真学习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争取中省市更多的资金项目支持;

向下看,高效率推进项目,实行重点项目挂图作战,明确具体目标和完成时间节点,确保建成一批提振士气、领先省市的大项目;

向外看,高标准招引项目,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真正让“实力最强、方案最优、建设最快”的大企业、好项目落户澄城;

向内看,高水平保障项目,始终秉持“企业发财、澄城发展”理念,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和“店小二”服务,确保大项目、好企业能够招得来、留得住、深扎根、快发展。

图:尧头窑生态园区

加快工业转型。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突出“双轮驱动”,优化升级烟煤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煤制气、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形成了澄合矿业、拓日新能等一批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大唐集团、华润集团、富瑞特装等500强企业、上市企业在澄投资,形成了以煤烟、新能源、新材料、涉农加工为支撑的现代工业格局。

图:拓日新能光伏产线

加快农业升级。突出绿色化引领农业发展、机械化支撑农业生产、园区化做强农业加工、品牌化提升农业效益,依托澄城百万头生猪大县优势,大力发展“粮猪沼果”生态循环有机农业,成功创建全国绿色畜牧业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产业规模大、品质优,水果总面积发展到53万亩,优质苹果发展到40万亩,特别是“SOD+牛奶”苹果填补了陕西功能苹果空白,还有9万亩的樱桃,4万亩的黄桃、冬枣、酥梨,13万亩的药材等等。

加快三产融合。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以国家4A级景区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为龙头,以3A级景区龙首坝、城隍庙神楼、澄城县博物馆、良周秦汉宫、吴坡田园综合体等为支撑,以乡村民宿、观光休闲等新兴业态为辅的旅游景区群。刘家洼东周芮国遗址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跻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成果在国家博物馆专题展出。高质量编排大型现代秦腔剧《张富清1948》,荣获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导演奖、音乐奖”。

“澄城樱桃甜蜜蜜”

“我是澄城县委书记王万庆,澄城樱桃甜蜜蜜,欢迎大家来品尝!”2020年4月28日的首届中国•澄城樱桃云营销季、陕西水果网络特色季樱桃季开幕前,县委书记王万庆推介澄城樱桃的视频先在网络、抖音平台和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人民日报、新华社、陕西卫视、陕西日报等20余家权威媒体走进澄城,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浙江农本品牌咨询公司等签订战略协议,在中国交通广播和陕西卫视《对话书记》《今日点击》栏目播出“渭北樱桃红了”等“小樱桃助推大扶贫”系列报道,《陕西澄城:樱桃熟了,钱袋子鼓了》被中央2套专题报道。

图:中国樱桃试验站

营销季开幕式当天,县长高成文与网红电商同框代言澄城樱桃。开幕式上发布的《澄城樱桃甜蜜蜜》广告歌曲中,高成文率先出镜,与干部群众、网络红人、果农等一同唱响樱桃宣传歌曲……“澄城樱桃甜蜜蜜”成为热点——得益于县上的大力推介,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是2020年澄城樱桃还是卖了好价钱,实现销售额3亿元左右,其中通过网络、电商等渠道实现销售额7000万元,份额较去年实现大幅度提升。

“人家一卖就是几万元,县上又大力扶持,咱也赶紧种上!”庄头镇永内村,贫困群众靳李权新栽了3亩樱桃树。他说,过去家庭收入低,关键是没产业。“现在好了,有了樱桃树,挣钱就有了指望。”2020年樱桃栽植的时节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在澄城,各镇(办)安排群众分组、分户、分地块、分时段排好作业班次,通过合理的调配指导群众有序作业。充满希望的春天里,古徵大地一片“东边灌溉、西边剪枝、南边平地、北边起梁”的有序农忙景象。

图:澄城樱桃交易市场

靳李权种樱桃底气足是因为县上力度巨大的支持政策。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10万亩以上优质早熟樱桃基地,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产值突破20亿元。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每年对新建园每亩给予800元奖补,安排200万元支持樱桃实验站建设、安排100万元用于品牌培育和宣传推进……

破题脱贫攻坚,打造核心产业。一年来,澄城“建设中国樱桃第一县”目标有力推进、步履铿锵。策划实施“小樱桃助推大扶贫”系列活动,澄城樱桃甜到了澄城人心里。澄城樱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澄城樱桃”榜上有名,纳入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陕西乡村特色产业名录,入选2020年度最受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超额完成2万亩优质樱桃年度栽植任务,总面积达9万亩,樱桃产业产销两旺、量价齐升,产值突破10亿元,真正打造为“澄城招牌”“陕西王牌”“国家品牌”。

“今年卖了7万多元,希望明年会更好!”2020年樱桃销售刚刚结束,庄头镇郭家庄村贫困户李俊奇笑着说。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始终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头践行群众路线,先后遍访全县160个行政村,确保决策工作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县委书记王万庆说。

图:澄城县委书记王万庆遍访贫困户

到年底,全县累计完成94个贫困村出列、累计脱贫25074户90052人,全县40万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冯原镇马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成云浪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定期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7次座谈会会议精神等,牢牢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政治方向。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求,建立“领导小组统筹抓、县委常委牵头抓、分管领导包联抓、八办五组具体抓、镇街部门分块抓、‘四支队伍’一线抓”工作机制,实行总队长负责制,层层压实各级责任。坚持“日督战、周调度、旬研判、月考核”原则,组建“三督一考办公室”,各镇街组织10个督战队驻镇督战,八办五组成立专业化督战队常态督战。积极贯彻省委“三排查、三清零”安排部署,创新开展“六排查、六确保”百日冲刺行动,延伸实施“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补短强弱、决战收官,真正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

突出产业就业。聚焦产业兴旺,先后投入1亿多元,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500多个,发放产业到户奖补资金4049万元,扶持万余贫困户发展产业。发力消费扶贫,成功举办“青衣传颂•澄城故事”陕西澄城农特产品推介会等扶贫助农活动,销售扶贫产品1.1亿余元。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市率先开展“点对点”免费护送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累计输出1.3万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1223人。创建大唐唐威服饰工厂等扶贫工厂、社区工厂20家,开发临时公益性岗位1403个,特设公岗704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0笔3396万元,全面夯实了产业增收、就业致富的坚实基础。

夯实脱贫基础。坚持项目、资金向贫困村优先摆布,累计投资7.74亿元实施农村水、电、路、网提升工程,全面补齐发展短板,改善发展面貌。投资5.8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建成搬迁安置点13个,被确定为全省移民(脱贫)搬迁保障基金试点县、整村搬迁试点县和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增减挂交易指标试点县。深入开展“脱贫路上追梦人百人百事访谈”和“创家业、摘穷帽、我脱贫、我光荣”扶贫述评活动,评选表彰“双扶双创”活动帮扶之星、脱贫之星160人。坚持“扶贫先扶志”理念,挂牌运营“爱心超市”158个,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脱贫主动性。

图:光伏电站

聚力创新富民。累计投入9亿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培育以及扶贫产业园提级升档,探索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园区+贫困户”等模式,建成扶贫产业园158个,实现行政村扶贫产业园、贫困户长短产业“两个全覆盖”。推行“贫困村+互助资金+贫困户”互助资金模式,成立互助资金协会105个,发放互助资金借款2.47亿元。创新“财政+银行+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每户发放1-5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金融扶贫工作经验被《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等刊载。投资10亿元建设100兆瓦农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目前已并网发电。实施拓日1259.28千瓦联户光伏发电项目,为4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发放3000元受益资金,共发放480万元。实施冯原镇什二村3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项目,为82户贫困户每户发放受益资金1000元。

有序有效衔接。坚持把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机制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制定建立网格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发挥好村干部、村小组组长“最容易发现问题、最先发现问题”的优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八个一批”政策落实、群众稳定增收等核心要求,逐户逐人预警、排查、整改,确保全面稳定脱贫不返贫。截至目前,已累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6类3607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顺利推进。

“南有官窑景德镇、北有民窑尧头窑”

“最近无意间在抖音上发现了一个渭南市风景名胜热门榜,家乡的尧头窑景区竟然排在了华山和西岳庙之后,名列第三,很是惊喜……”2020年8月,澄城籍新闻记者崔晓怡在她的新闻稿件中这样描述。

图:尧头窑

尧头窑是是中国目前遗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的民窑遗址,是黄河流域著名的窑口之一,是北方民间瓷窑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接连取得六块国家级金字招牌。2006年6月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4月,尧头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9月,尧头村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2014年3月尧头镇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5年6月,“尧头黑瓷”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5年11月,尧头窑旅游生态园区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靳之林先生曾赞誉,“黄河之精、华夏之灵”。

2020年,澄城县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特别忙。一年来,园区致力于生态建设,打造景色宜人、环境舒适的旅游环境。

“每次来都有新变化。”8月15日一大早,来自山西省的资深陶瓷发烧友张先生又一次来到尧头窑寻珍觅宝,一到景区,他先到网络点击率非常高的网红窑洞民宿“尧城怡宿”定了房间。漫步在沧桑厚重的古街上,一盆盆精心摆放的三角梅、牵牛花迎风摇曳、花开正好。远处的沟壑满眼绿色,一片一片的格桑花、太阳花生机勃勃,笑脸迎客。张先生说,尧头窑景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生态环境方面的显著变化景区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先后配置垃圾清扫运车、收集转运箱,对生活垃圾实行无缝清扫、转运和处置。同时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建成日处理污水250立方米的太阳能动力生态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系统,为研学旅行基地配套安装了2台污水处理设施,在尧头客栈餐厅试点安装了餐饮民宿单体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园区污水得到生态处理,实现了水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解决了尧头窑遗址区缺水干旱的突出问题。同时对陶瓷作坊进行了绿色窑炉改造和生态美化提升,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真正让绿色成为景区的主色调,让鲜花成为景区最好的装饰品,让生态成为园区产业发展的奠基石……

生态建设仅仅是一年来尧头窑发展的诸多亮点之一。2020年,澄城县政府制定《关于建设中国民窑第一县的意见》,从强化民窑文化保护传承、支持民窑产业发展、优化景区配套建设、创新园区运管模式、构建民窑人才机制等方面对尧头窑发展建设作出长远规划和扎实部署。

70多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铁怀老师傅在尧头窑忙碌了一辈子。他激动地说,尧头窑的炉火传承了上千年,现在,尧头窑终于到了好时候!

“对教育工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王万庆说,对教育工作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对教育事业怎么投入都不浪费、对广大教师怎么尊重都是应该。在县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澄城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打造澄城教育品牌。

图:澄城县城关中学

1月13日,澄城县举办2021年第一次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开工主会场设在惠安华和小学项目现场。该校总投资1.61亿元,建成后,预计可新增2250个中小学学位,必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打造陕西教育强县夯基蓄势。

项目开工的消息让住在惠安苑小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惠会玲喜上眉梢。“正担心娃上学的事,想不到县上把学校修到了家门口。以后,我在跟前的服装厂上班,下班后接娃、做饭两不误,太好了!”惠会玲说。

近年来,澄城县持续发力学校软硬件建设。按照《澄城县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全面铺开总投资4.8亿元的古徵中学(澄城中学新校区)建设。惠安中学项目正在细化深化规划设计方案,即将建设。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新建3所学校,6所幼儿园,彻底消除城区大班额,努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通过人才招聘、“特岗计划”等方式,为城乡学生带来了全新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赵庄镇中心学校是澄城县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有学生500多人。省级教学能手孙莉文2017年通过“特岗计划”来到赵庄镇中心学校。每次为学生们上英语课时,她标准流利的口语教学和耐心细致的态度总是让课堂气氛分外活跃。

“这几年新进的年轻教师不仅有很好的理论基础,而且有激情有冲劲,不但学校教学质量提高了,各项文体活动也开展得特别好,乡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享受的是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校长侯军昌说。

据了解,近年来,澄城县不断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以公费师范生接收安置、事业单位新任教师招录、“特岗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补充新任教师628名,重点补充农村教学一线。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澄城教育人正在新起点上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拓荒”。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县等一个个荣誉称号,是澄城教育人砥砺奋进换来的荣光。

“如今在古徴大地,最美的建筑绝对是学校,没有例外!”澄城市民自豪地说。

“美丽澄城成为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以来,澄城县以建设“陕西城乡环境最干净县”为抓手,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澄城成为澄城新名片。

全力守护“澄城蓝”——坚持常态化管理与精细化治理相结合、面上治标与源头治本相结合、污染网格化与行政网格化相结合、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荣获“陕西省铁腕治霾先进县”称号,空气优良天数和综合指数连年位居省市前列。

确保水环境安全——严格落实水环境质量负责制,加强水质超标分析研判,快速开展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建设,同时加强工业污染源执法监管,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

土壤污染防治——34个部门联运,增强攻坚合力,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强力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全县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确保工作成效。

大力开展绿化——按照“生态优先、造管并重、注重民生”的原则,持续掀起造林绿化热潮。全面实施“三沟四区一基地,一路一花两区域”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2万亩,治理荒山荒坡8000亩。

扎实开展“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和“五清五拆”,切实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聚焦打造2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87个重点达标村,清洁村实现全覆盖目标,狠抓工作落实。完成了13个示范村卫生改厕2700户;清理沟塘(沟渠)1260条,清理三堆20万吨,铲除卫生死角1750多处。完成寺前镇西观、和家楼、东白龙,庄头镇雷家洼等9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391处农村粪井(渗井)的整治工作。全年新建封闭粪污贮存设施6.26万立方米,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

图:陕西(澄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澄城的明天会更好”

依托拓日新能、澄合矿业、富瑞特装、恒泰氢能、大唐集团等龙头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打造西北知名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清醒认识绿色建材、古建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就地劳动力转化优势,加快澄城固废等资源的转化利用,打造一支西安设计、澄城生产、澄城配送、澄城工匠支撑、全国建设的澄城古建军团,打造西北新兴的绿色建材聚集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扭住“建设中国樱桃第一县”突破口不动摇,樱桃、苹果、畜牧、中药材等产业统筹发力,果畜结合、有机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产品有机化、销售网络化、农民职业化,打造全国闻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尧头窑为龙头,全域整合澄城考古资源、文物资源、山水资源、红色资源、非遗资源、美食资源,融合发展、重点推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象级产品,打造全国特色鲜明的文产融合试验区;继续推进“陕西城乡环境最干净县”,打造“陕西教育强县”,综合提升澄城医疗软硬件实力,全域统筹保护利用水利资源。新区旧城统筹发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全省幸福美丽的生态宜居县。

刚刚闭幕的澄城县委十七届九次全会,绘制了目标清晰、令人振奋的澄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县委、县政府接续奋斗、追赶超越的恒心和魄力。

“我们必须抱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澄城历史负责、对澄城人民负责的态度,大视野谋划、大格局摆布、大手笔推进,升级产业、振兴乡村、繁荣文化,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谋发展,确保澄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全市中上游水平。”县委书记王万庆在大会上说。

(文、图/澄城县委办公室)


0
上一篇: 永葆初心奔小康——记全国劳动模范辛建
下一篇:三全育人结硕果——记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

经济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