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享受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等政策的有12184人,覆盖率达70.9%;累计发放各类民生保障资金1.67亿;“贫贫互助”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先后登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老故事频道《我的父亲母亲》栏目和社会与法频道《夕阳红》重阳节特别栏目;济南市唯一一个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试点经验在济南市推广学习……
济南市章丘区民政局举行的隔离疫情遇见真爱婚礼式颁证,邀请援鄂抗疫英雄为新人颁证 摄影:张志山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串串数字背后,连着的是千家万户的民生冷暖,一件件实事背后,关系着老弱病残的幸福生活。这些数字和实事,彰显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的执政底色,也是章丘民政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交出的一份2020年幸福民生成绩单。
幸福有“底”,基本民生保障更坚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织牢基本生活保障网,是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2020年以来,章丘区民政局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先后召开5次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民政领域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落实一项项民生暖政、出台一条条民生举措,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身边,将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编得更牢。
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我的父亲母亲》报道章丘区贫贫互助
——新增低保户667户113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1人;深入开展“该吃五保吃低保”排查整改工作,将642名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7.4%;累计为9033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898万;22799名残疾人累计享受3360万政府相关补贴。
——六大举措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为540余名孤困儿童免费办理查体卡;开展送健康、送关爱、保基本生活“两送一保”活动,累计为221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发放4420个口罩、221箱牛奶、1105箱方便面以及221瓶洗手液;开通临时救助“绿色通道”;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安置点;认真做好未返院集中供养特困人员摸底及照护工作;全力保障独居失能老人基本生活。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社会救助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完善镇街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平台,先后将特困人员供养救助、小额临时救助以及低保审批权限下放至镇街,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20年向镇街下拨临时救助备用金121万元,由镇街直接审批的小额临时救助资金18.79万元,逐步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审批高效能、救助更便捷。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章丘区代祭扫工作
——党建引领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更广泛、更有力。61家社会组织持续开展“与爱童行”困境孤儿帮扶公益活动,累计联系帮扶孤困儿童650余人次,为他们送去20余万元帮扶资金和大量帮扶物资;章丘凌云公益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投入帮扶资金213万元,累计救助贫困山区老人、贫困大学生等511人;联合慈善总会为195名孤困、留守儿童购买39400元健康意外险,赠送1500余册儿童书籍作为“六·一”儿童节礼物。
民生保障“兜底”,群众幸福“有底”。在章丘,奔往全面小康的路上,困难群众正一步一个脚印跟上。
幸福可“触”,基本养老服务更完善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广大老年人对美好小康生活最朴素的向往,也是民政部门基本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2020年以来,章丘区民政局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为核心,在全面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档的同时,通过支持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不断提升城乡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章丘查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助餐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
“孩子们工作单位离家比较远,中午回来再给我做饭很耽误时间,自从有了这个助餐点,我天天中午来这吃饭,荤素搭配,饭菜可口,吃完了饭还能在休息室拉拉呱、去多功能活动室做做运动,就在社区家门口,孩子们都放心,我也舒心。”在章丘区明水街道查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长者助餐点就餐的张奶奶满意地说。
——积极推进长者助餐工作是2020年章丘重点推进的养老服务项目,像查旧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这样的长者助餐点已经建成62处,覆盖了章丘21.8%的养老服务设施,除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以及乡镇敬老院,还有6家当地餐饮企业积极参与进来。长者助餐点的启动运营不仅有效解决了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的就餐难问题,更为有效发挥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社会效益提供了可借鉴思路。
章丘区黄河街道字王村村民李云福在视力和听力上有障碍,虽有劳动能力,但54岁的他难觅务工机会,没有稳定收入,导致生活困难。被村里聘为助老员后,李云福负责照料4名特殊困难老人,提供送热水、帮厨、卫生清洁等服务,每月能获得800元的收入。助老服务得到认可,自身生活也得到改善,李云福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夕阳红》报道章丘贫贫互助
——大力推广“贫贫互助”农村居家养老经验做法是2020年章丘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章丘已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30个,聘用149位困难村民当助老员,服务贫困老年人476人。在助老员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些老人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善,他们每天能有热水喝、有热饭吃、有干净衣服穿,家里也整洁了。而那些被聘为助老员的贫困村民,每月可获得600元-800元的收入,也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章丘,细心的老年人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附近的各种养老服务机构不仅多了起来,而且火了起来,甚至不出家门,养老服务就可以“触”手可及,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幸福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更现代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作为山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实验区,章丘区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充分总结白云湖协商民主基层社会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搁以前,我们小区单元门口随时被车辆堵住,进不去也出不来,多亏了社区王书记带领工作人员给我们积极协调安装了隔离桩,上下楼顺畅了,心里也不堵了”。家住章丘区明水街道铁道北路社区绣水大街安委宿舍的孙大妈,为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宁竖起了大拇指。
——在推行绣花式精准精细社区治理过程中,章丘一方面将原有35个大城市社区优化调整为50个小城市社区,再将所有社区按照300-500户左右规模划分为425个网格,各社区通过搭建设立“支部联盟工作室”“周二现场会”“有事好商量工作室”“周三有约”等议事平台,把由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主导的单一治理结构变为社区党组织、“双报到单位”、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实现各组织间相互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参与互动的运行模式,形成多方联动,共同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的治理局面。
一提起明水街道西石河村,为章丘人所称赞的不仅仅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更是垃圾分类的示范村。自2020年4月份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西石河村两委在层层宣传、户户发动的同时,建立完善居民信息查询系统,全覆盖安装智能监控设备,督导社区居民定点定时、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通过严格科学管理与督导,村民的绿色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垃圾分类的参与率达到95%以上,走在了章丘的前列。
——章丘区民政局主动适应新时代大数据发展趋势,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为乡镇服务大厅配备智慧社区系统,在乡镇和社区安装智慧社区一体机,实现基本民生、政务服务、在线预约网上办理,通过实行智能化管理,逐步构建起社区治理的“神经网络”。大数据赋能下的社区治理变得更加“清晰”、精准、高效,不仅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力,更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共治共享的融合度,进一步增强了社区与居民的互动性,使社区治理与居民需要实现了精准对接。
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章丘区民政局还通过常态化开展“婚礼式颁证”、推行绿色生态殡葬模式等,大力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社区居民主人翁精神,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章丘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社区治理同心圆越画越大。
文/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民政局局长 张庆峰
图/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民政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