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丰县开发区(凤城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以更有力的措施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出成果见实效。其中,在开发区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中,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行动,创新思路、扎实开展工作,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
有村民说:“俺每年收割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都有第三方公司前来收走,送往工厂加工,或做成饲料出售,市场前景很好。”
“今年自进入秋收秋种以来,凤城街道各个行政村正在为收、种忙碌,其中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一起劳动最为养眼的场景要数“秸秆打捆”了,这些农民发愁的玉米秸秆、大豆、花生秸秆等易燃物都被运到发电厂利用,还有就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粉碎、压缩、包膜,变成一个个圆形的饲料包,用于畜牧养殖业。这样通过秸秆综合利用,农民种地也方便了。”凤城街道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周建杰介绍。
近段时间,在该街道各行政村、社区穿梭时,都无法看到公路沿线两侧、高压输电线路两侧及易燃易爆场所以及田边、路边、河边、沟边两侧和绿化带内堆放的秸秆;对不能打捆的极小块边角田块,为有效利用,都将秸秆集中到固定堆放点,随收随清,用作发电,不留污染死角、不存燃烧隐患。
村外不见秸秆,村内又是一景,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使环境整治常态化,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该街道开展了一系列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整治活动。其中开展了“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放)和“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的集中整治活动。党员干部群众对全街道23个村、社区重点脏乱户居住群众的房前屋后暴露性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杂草等进行了集中清除。秋冬交替季节也是树木落叶期。在海子崖社区,保洁陈明堂老汉清扫后的树叶,全部送给外地养羊户,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养殖户的收益。
如今在丰县,粮食不但是高产县,秸秆综合利用也是远近闻名。打捆方法有利于将秸秆变废为宝,又为农民节省开支,增加收入,一举两得。据了解,今年凤城街道全部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农户卖出秸秆有收益,能人做成饲料卖出有收益、被雇佣农民打工有收入,“秸秆打捆”以及“秸秆利用”模式,形成了一条农民增收的“产业链”。
各村、社区党员干部始终将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放在重要位置,结合“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围绕污染攻坚、文明村居长效管理等中心工作和村居民群众的所需所想,充分调动党员想在一线、干在一线的积极性,以实际行动解决村、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争做美丽家园守护者。
秸秆不在外,树叶不在内,“两不在”换来了美丽的村、居环境,村民的幸福指数日益提升。
为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位。凤城街道社区办、民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等单位经常到村、社区基层开展活动,体现“两不同”的一是老人普遍得到关爱,二是少年儿童普遍得到呵护,尊老爱幼树立了新风尚。前不久,街道老干部、志愿团队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了奶、油、猪肉和衣服等生活必需品。街道文艺宣传队演唱了《歌唱祖国》、《红梅赞》《夕阳红》等歌曲,老校长张广西深入现场出谋划策,老干部张森还给老人们赠送自己的书法作品,赞美新中国。
在学校举办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同样也离不开街道老干部以及各部门的关心和关怀。
文、图/江苏丰县开发区 刘雷 李丙海